表面粗糙度儀的工作原理表面質量的特性是零件較重要的特性之一,在計量科學中表面質量的檢測具有重要的地位。較早人們是用標準樣件或樣塊,通過肉眼觀察或用手觸摸,對表面粗糙度做出定性的綜合評定。
1929年德國的施馬爾茨(g.schmalz)首先對表面微觀不平度的深度進行了定量測量。1936年美國的艾卜特(e.j.abbott)研制成功*車間用的測量表面粗糙度的輪廓儀。1940年英國taylor-hobson公司研制成功表面粗糙度測量儀“泰呂塞夫(talysurf)”。以后,各國又相繼研制出多種測量表面粗糙度的儀器。
目前,測量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方法有:比較法、光切法、干涉法、針描法和印模法等,而測量迅速方便、測值精度較高、應用*為廣泛的就是采用針描法原理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儀。
目前表面粗糙度儀主要涉及的行業領域有:
一、機械加工制造業,主要是金屬加工制造。表面粗糙度儀*初的產生就是為了檢測機械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而生的。尤其是觸針式粗糙度測量儀比較適用于質地比較堅硬的金屬表面的檢測。如:汽車零配件加工制造業、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業,等等。這些加工制造行業只要涉及到工件表面品質的,對于粗糙度儀的檢測應用是*的。
二、非金屬加工制造業,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應用到加工工藝上,如陶瓷、塑料、聚乙烯,等等,現在有些軸承就是用特殊陶瓷材料加工制作的,還有泵閥等是利用聚乙烯材料加工制成的。這些材料質地堅硬,某些應用可以替代金屬材料制作工件,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也需要檢測其表面粗糙度。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