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定電壓1KV到3KV變頻器電力電纜
本標準規定了變頻器用電力電纜的產品名稱、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包裝與運輸。
本標準適用于額定電壓0.6/1kV和1.8/3kV變頻器用電力電纜(以下簡稱變頻電纜)。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2900.10—2001 電工術語 電纜(IEC 60050-461:2008,IDT)
GB/T 2951.11—2008 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試驗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測量—機械性能試驗(IEC 6
GB/T 2951.12—2008 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試驗方法—熱老化試驗方法(IEC 6
GB/T 2951.13—2008 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第13部分:通用試驗方法—密度測定方法—吸水試驗—收縮試驗(IEC 6
GB/T 2951.21—2008 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第21部分:彈性體混合料試驗方法—耐臭氧試驗-熱延伸試驗-浸礦物油試驗(IEC 6
GB/T 2952.3—2008 電纜外護層 第3部分:非金屬套電纜通用外護層
GB/T 3048.4—2007 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4部分:導體直流電阻試驗
GB/T 3048.5—2007 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5部分:絕緣電阻試驗
GB/T 3048.8—2007 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8部分:交流電壓試驗
(IEC 60060-1:1989,NEQ)
GB/T 3048.9—2007 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9部分:絕緣線芯火花試驗
GB/T 3956—2008 電纜的導體(IEC 60228:2004,IDT)
GB/T 6995.3—2008 電線電纜識別標志方法 第3部分:電線電纜識別標志
GB/T 6995.5—2008 電線電纜識別標志方法 第5部分:電力電纜絕緣線芯識別標志
GB/T 12706.1—2008 額定電壓1kV(Um=1.2kV)到35kV(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1部分:額定電壓1kV(Um=1.2kV)和3kV(Um=3.6kV)電纜
GB/T 17737.1—2000 射頻電纜 第1部分:總規范—總則、定義、要求和試驗方法(IEC 61196-1:2005,IDT)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電線電纜通則
JB/T 8137—1999 電線電纜交貨盤
JB/T 10696.7—2007 電線電纜機械和理化性能試驗方法 第7部分:抗撕試驗
本標準采用GB/T 2900.10和下列定義。
3.1 額定電壓 rated voltage
電纜的額定電壓是電纜設計、使用和進行電性能試驗用的基準電壓。
額定電壓用U0/U表示,單位為kV。
U0表示任一主絕緣導體與“地”(金屬屏蔽、金屬套或周圍介質)之間的電壓有效值;U為多芯電纜或單芯電纜系統任意兩相導體之間的電壓有效值。
在交流系統中,電纜的額定電壓應至少等于使用電纜的系統的標稱電壓,這個條件對U0和U值都適用;在直流系統中,該系統的標稱電壓應不大于電纜額定電壓的1.5倍。
系統的工作電壓應不大于系統額定電壓的1.1倍。
3.2 批 batch
批是指一次訂貨的同型號規格產品數量。如果一次訂貨中有不同型號規格的產品,則不同的型號規格應視為不同的批。
3.3.1 例行試驗 routine tests(符號R)
由制造方在成品電纜的所有制造長度上進行的試驗,以檢驗所有電纜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
3.3.2 抽樣試驗 sample tests(符號S)
由制造方進行,按規定的頻度在成品電纜試樣上,或在取自成品電纜的某些部件上進行的試驗,以檢驗電纜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3.3.3 型式試驗 type tests(符號T)
按一般商業原則對本規范所包含的一種類型電纜在供貨前所進行的試驗,以證明電纜具有能滿足預期使用條件的良好性能。該試驗的特點是:除非電纜材料、設計或制造工藝的改變可能改變電纜的特性,試驗做過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4.1.1 產品系列代號
變頻器用電纜 ……………………………………………………………………………BP
4.1.2 導體代號
第1種、第2種銅導體…………………………………………………………省略
第5種導體(軟結構)……………………………………………………………R
4.1.3 絕緣代號
交聯聚乙烯/聚烯烴…………………………………………………………………YJ
硅橡膠…………………………………………………………………………………G
乙丙橡膠絕緣…………………………………………………………………………E
聚氯乙烯………………………………………………………………………………V
4.1.4 護套代號(包括擠包的內襯層和隔離套等)
聚乙烯/聚烯烴………………………………………………………………………Y
交聯聚烯烴…………………………………………………………………………YJ
硅橡膠…………………………………………………………………………………G
低煙無鹵聚烯烴護套…………………………………………………………………E
聚氯乙烯………………………………………………………………………………V
阻燃……………………………………………………………………………………ZR
低煙無鹵阻燃…………………………………………………………………………WDZ
4.1.5 金屬屏蔽代號
銅絲疏繞……………………………………………………………………………SP
銅絲編織……………………………………………………………………………P
鍍錫銅絲編織………………………………………………………………………P1
銅帶…………………………………………………………………………………P2
鋁塑復合帶繞包……………………………………………………………………P3
銅絲編織銅帶繞包屏蔽……………………………………………………………PP2
4.1.6 金屬鎧裝代號
雙鋼帶鎧裝 …………………………………………………………………………2
細圓鋼絲疏繞鎧裝………………………………………………………………… 3
鍍鋅鋼絲編織鎧裝 …………………………………………………………………9
聚氯乙烯護套 ………………………………………………………………………V
聚乙烯外護套 ………………………………………………………………………3
產品用型號、規格及本標準編號表示。
產品型號的組成和排列順序見圖1。
A
a) 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銅絲編織屏蔽聚氯乙烯護套變頻器用電纜,額定電壓為0.6/1kV,3+3芯,標稱截面
BPYJVP-0.6/1kV 3×16+3×
b) 銅芯交聚乙烯絕緣銅帶繞包屏蔽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阻燃型變頻器用電纜,額定電壓為0.6/1kV,3+3芯,標稱截面
WDZ-BPYJYP2 - 0.6/1kV 3×95+3×
絕緣 外護套 屏蔽層 鎧裝層 內護套(擠包內襯層、隔離套) 導體 系列代號 燃燒特殊代號
表1
c) 銅芯乙丙橡膠絕緣銅絲編織屏蔽硅橡膠護套變頻器用電纜,額定電壓為0.6/1kV,3+3芯,標稱截面
BPEGP-0.6/1kV 3×150+3×
d) 銅芯硅橡膠絕緣銅帶繞包屏蔽硅橡膠護套變頻器用電纜,額定電壓為1.8/3kV,3等芯,標稱截面
BPGGP2-1.8/3kV 3×
電纜常用型號名稱見表1
名稱 | |
BPGG | 硅橡膠絕緣和護套銅絲編織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GP2 | 硅橡膠絕緣和護套銅帶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GPP2 | 硅橡膠絕緣和護套銅絲編織銅帶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GP3 | 硅橡膠絕緣和護套鋁聚酯復合膜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VFP | 硅橡膠絕緣丁腈護套銅絲編織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VFP2 | 硅橡膠絕緣丁腈護套銅帶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VFPP2 | 硅橡膠絕緣丁腈護套銅絲編織銅帶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GVFP3 | 硅橡膠絕緣丁腈護套鋁聚酯復合膜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FFP | 氟46絕緣和護套銅絲編織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FFP2 | 氟46絕緣和護套銅帶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FFPP2 | 氟46絕緣和護套銅絲編織銅帶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FFP3 | 氟46絕緣和護套鋁聚酯復合膜繞包屏蔽耐高溫變頻電力電纜。 |
BPVVP | 聚氯乙烯絕緣和護套銅絲編織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VVP2 | 聚氯乙烯絕緣和護套銅帶繞包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VVPP2 | 聚氯乙烯絕緣和護套銅絲編織銅帶繞包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VVP3 | 聚氯乙烯絕緣和護套鋁聚酯復合膜繞包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YJVP | 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銅絲編織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YJVP2 | 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銅帶繞包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YJVPP2 | 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銅絲編織銅帶繞包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BPYJVP3 | 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鋁聚酯復合膜繞包屏蔽變頻電力電纜。 |
備注:導體線芯中銅絲可以采用鍍錫,阻燃型電纜型號前加ZR,軟結構電纜加R。
4.4 電纜規格
電纜規格見表2。主線芯截面
型號 | 芯數 | 標稱截面mm2 |
全部型號 | 3+3 3+1 1 | 4,6,10,16,25,35,50,70,95, 120,150,185,240 |
接地線芯截面
主線芯標稱截面mm2 | 接地線芯截面mm2 |
4 | 1(0.75) |
6 | 1.5(1) |
10 | 2.5(1.5) |
16, 25 | 4(2.5) |
35 | 6 |
50, 70 | 10 |
95 | 16 |
120, 150 | 25 |
185 | 35 |
240 | 50(35) |
4.5.1 絕緣混合料
本標準所涉及的絕緣混合料及其代號、導體zui高溫度列于表3。
1) 絕緣混合料
絕緣混合料 | 代號 | 導體zui高溫度/℃ | |
正常運行時 | 短路時(zui長持續5s) | ||
聚氯乙烯 | PVC/A | 70 | 160 |
交聯聚乙烯 | XLPE | 90 | 250 |
乙丙橡膠 | EPR | 90 | 250 |
硅橡膠絕緣 | G | 180 | 350 |
4.5.2 護套混合料
本標準不同類型護套混合物的導體zui高溫度列于表4中。
2) 不同類型護套混合料電纜的導體zui高溫度
護套混合料 | 代號 | 正常運行時導體zui高溫度/℃ |
聚氯乙烯 | ST1 | 80 |
ST2 | 90 | |
聚乙烯 | ST3 | 80 |
ST7 | 90 | |
無鹵阻燃材料 | ST8 | 90 |
彈性體(TPE、TPU、氯化聚乙烯等) | SE1 | 85 |
硅橡膠 | G | 180 |
4.6.1 導體應符合GB/T 3956中第1種或第2種裸退火銅導體或鍍金屬層退火銅導體,或者第5種裸銅導體或鍍金屬層退火銅導體。
4.6.2 導體表面應光潔、無損傷屏蔽及絕緣的毛刺、銳邊以及凸起或斷裂的單絲。導體
4.6.3 導體表面允許用非吸濕性帶料作重疊繞包或縱包,帶材的性能不作考核。
4.7.1 絕緣材料應為表3所列的擠包固體介質的一種。聚氯乙烯絕緣、交聯聚乙烯絕緣和乙丙橡膠絕緣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GB/T 12706.1的規定;硅橡膠絕緣和交聯聚烯烴絕緣機械物理性能符合附錄A中表A.1和表A.4規定。
4.7.2 絕緣厚度的標稱值應符合表5至表6的規定。絕緣厚度的平均值不小于標稱值,絕緣zui薄處厚度應不小于標稱值的90%-
4.7.3 絕緣應緊密擠包在導體上,斷面無目力可見的氣泡和雜質,外觀圓整且容易與導體剝離。
4.7.4 絕緣線芯應按GB/T 3048規定經受表7規定的工頻火花試驗作為中間檢查。
4.7.5 主線芯與中性線芯識別標志一致,可采用數字、色帶或顏色識別,均符合GB/T 6995規定,但也可與用戶協商確定或根據用戶要求確定。
3) 絕緣標稱厚度
標稱截面 mm2 | 額定電壓U0/U(Um)下的絕緣標稱厚度/mm | |||
乙丙橡膠、硅橡膠絕緣標稱厚度 | 交聯聚乙烯絕緣厚度 | |||
0.6/1(1.2)kV | 1.8/3(3.6)kV | 0.6/1(1.2)kV | 1.8/3(3.6)kV | |
0.75,1.0,1.5,2.5 | 1.0 | — | 0.7 | — |
4,6 | 1.0 | — | 0.7 | — |
10,16 | 1.0 | 2.2 | 0.7 | 2.0 |
25,35 | 1.2 | 2.2 | 0.9 | 2.0 |
50 | 1.4 | 2.2 | 1.0 | 2.0 |
70,95 | 1.6 | 2.4 | 1.1 | 2.0 |
120 | 1.6 | 2.4 | 1.2 | 2.0 |
150 | 1.8 | 2.4 | 1.4 | 2.0 |
185 | 2.0 | 2.4 | 1.6 | 2.0 |
240 | 2.2 | 2.4 | 1.7 | 2.0 |
300 | 2.4 | 2.4 | 1.8 | 2.0 |
4) 絕緣標稱厚度
標稱截面 mm2 | 額定電壓U0/U(Um)下的絕緣標稱厚度/m | |
PVC/A絕緣標稱厚度 | ||
0.6/1(1.2)kV | 1.8/3(3.6)kV | |
0.75,1.0 | 0.8 | — |
1.5,2.5 | 0.8 | — |
4,6 | 1.0 | — |
10,16 | 1.0 | 2.2 |
25,35 | 1.2 | 2.2 |
50 | 1.4 | 2.2 |
70 | 1.4 | 2.2 |
95 | 1.6 | 2.4 |
120 | 1.6 | 2.4 |
150 | 1.8 | 2.4 |
185 | 2.0 | 2.4 |
240 | 2.2 | 2.4 |
300 | 2.4 | 2.4 |
5) 火花試驗電壓
絕緣標稱厚/mm | 試驗電壓/kV |
0.5<δ≤1.0 | 6 |
1.0<δ≤1.5 | 10 |
1.5<δ≤2.0 | 15 |
2.0<δ≤2.5 | 20 |
2.5<δ | 25 |
4.8.1 纜芯
4.8.1.1 纜芯分3等芯結構和3+3(3個等截面主線芯和3個等截面副線芯)結構,絕緣線芯應絞合成纜,絞合方向為右向,硬結構電纜絞合節距應不大于絞合外徑的40倍,軟結構電纜絞合節距應不大于絞合外徑的20倍。
4.8.1.2 3+3結構線芯排列時應按主絕緣線芯色序,保證接地線芯在相鄰兩主線芯的空隙處。
4.8.1.3 電纜絕緣線芯間的間隙允許用適合電纜的運行溫度,并與電纜絕緣材料相兼容的合適材料填充密實。
4.8.2 電纜線芯成纜后允許用合適的帶子扎緊。
4.8.3 無擠包內襯的電纜,成纜后允許繞包兩層重疊率不小于50%的聚酯包帶,但聚酯帶的性能可不作考核。
4.8.4 金屬鎧裝、同心導體、金屬屏蔽多芯電纜,在纜芯上應擠包一層內墊層。
4.9.1 內襯層采用擠包或繞包。
4.9.2 用于內襯層的材料應適合電纜的運行溫度并與電纜絕緣材料相兼容。
4.9.3 擠包內襯層近似厚度應從表8中選取(計算所需的假設直徑根據GB/T 12706.1附錄A(標準的附錄),按三芯計算,下相同)。
4.9.4 纜芯假設直徑為
6) 擠包內襯層厚度
纜芯假設直徑/mm | 擠包內襯層厚度近似值/mm | |
— | ≤25 | 1.0 |
>25 | ≤35 | 1.2 |
>35 | ≤45 | 1.4 |
>45 | ≤60 | 1.6 |
>60 | ≤80 | 1.8 |
>80 | — | 2.0 |
4.10.1 電纜必須有金屬屏蔽層,金屬屏蔽有銅絲編織屏蔽、銅帶繞包屏蔽、鍍錫銅絲編織屏蔽、銅絲編織與銅帶繞包復合屏蔽等結構型式。變頻電纜線芯結構為3等芯,總屏蔽時總截面應不小于中性線芯截面。
4.10.2 編織屏蔽
4.10.2.1 編織線直徑
無論采用何種金屬,編織線的標稱直徑符合表9的規定:
7) 圓編織金屬絲標稱直徑
鎧裝前假設直徑d/mm | 鎧裝圓金屬絲標稱直徑/mm |
d≤10 10<d≤30 d>30 | 0.15 0.20 0.30 |
4.10.2.2 編織密度
銅絲編織屏蔽其編織密度應不小于80%。
編織層編織密度按公式1計算
P=(2p-p2)×100 ……………………(1)
式(1)中:P——編織層編織密度,%
p——單向覆蓋系數
式(2)中:D——編織層的節圓直徑,mm;
d——編織線的直徑,mm;
m——編織機同一方向的錠數;
n——每錠的編織線根數(上下錠股線不一樣時為上下錠編織線根數的平均數);
L——編織節距,mm;
4.10.3 銅帶繞包采用單層重疊繞包,重疊率不小于15%,銅帶厚度不小于
4.10.4 銅絲纏繞總屏蔽,銅絲之間的間隔應不小于
4.10.5 屏蔽與纜芯之間允許有一層內墊層。
4.11.1 金屬鎧裝類型包括扁金屬絲鎧裝、圓金屬絲鎧裝、雙金屬帶鎧裝。允許經制造方與購買方協商一致,導體截面不超過
4.11.2 材料
扁金屬絲或圓金屬絲應是鍍鋅鋼絲、銅絲或鍍錫銅絲、鋁或鋁合金絲。
金屬帶為鋼帶、鍍鋅鋼帶、鋁或鋁合金帶,鋼帶應采用具有商品質量認可的熱軋或冷軋鋼帶。
4.11.3 隔離套
當鎧裝下的金屬層與鎧裝材料不同時,必須用表4中規定的一種材料,擠包一層護套將其隔開。擠包隔離套的標稱厚度Ts(以mm計)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Ts=0.02 Du+0.6
式中Du-擠包該隔離套前的假設直徑,mm。
4.11.4 電纜直徑與鎧裝層尺寸的關系
圓鎧裝金屬絲的標稱直徑和鎧裝金屬帶的標稱厚度應分別不小于表10和表11規定的數值。
8) 圓鎧裝金屬絲標稱直徑
鎧裝前假設直徑 mm | 鎧裝金屬絲標稱直徑 mm |
d≤10 10<d≤15 15<d≤25 25<d≤35 35<d≤60 60<d | 0.8 1.25 1.6 2.0 2.5 3.15 |
9) 鎧裝金屬帶標稱厚度
鎧裝前假設直徑/mm | 金屬帶標稱厚度/mm | |
鋼帶或鍍鋅鋼帶 | 鋁或鋁合金帶 | |
d≤30 30<d≤70 70<d | 0.2 0.5 0.8 | 0.5 0.5 0.8 |
鎧裝前電纜假設直徑大于
4.11.5 圓金屬絲或扁金屬絲鎧裝
金屬絲鎧裝應緊密,即使相鄰金屬絲間的間隙為zui小。必要時,可在扁金屬絲鎧裝和圓金屬絲鎧裝外疏繞一條zui小標稱厚度為
4.11.6 雙金屬帶鎧裝
金屬帶鎧裝應螺旋繞包兩層,外層金屬帶的中間大致在內層金屬帶間隙的上方,包帶間隙應不大于金屬帶寬度的50%。
4.11.7 鎧裝金屬絲和金屬帶的尺寸低于
——圓金屬絲:5%;
——扁金屬絲:8%;
——金屬帶:10%。
4.12.1 所有電纜都應具有外護套。外護套通常為黑色,若制造方和購買方達成協議,允許采用非黑色,以適應電纜使用的特定條件。
4.12.2 外護套材料應與表4中規定的電纜運行溫度相適應。聚氯乙烯護套料性能符合GB/T 12706.1中規定,其他護套性能符合附錄A中規定。在特殊條件下(例如為了防鼠、蟻類動物)使用的外護套,可在配方中加入化學添加劑。但這些添加劑應對人類及環境無害。
4.12.3 厚度
擠包護套標稱厚度值Ts(以mm計)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聚氯乙烯護套 TS=0.035D+1.0
硅橡膠外護套 TS=0.040D+1.2
式中:D–擠包該隔離套前的假設直徑,mm。
上式計算出的數值應按四舍五入修約到0.1mm。
無鎧裝的電纜和護套不直接包覆在鎧裝上的電纜,其單芯電纜護套的標稱厚度應不小于1.4mm,多芯電纜護套的標稱厚度不小于1.8mm。
護套直接包覆在鎧裝上的電纜,護套的標稱厚度應不小于1.8mm。
包覆在光滑圓柱體表面的外護套(例如擠包內襯層、金屬護套或絕緣上),其厚度測量值的平均值,應不小于規定的標稱厚度,其zui小測量值應不低于規定標稱值的85%—
4.12.4 護套應表面光滑、圓整、色澤基本一致,斷面應無目力可見的氣泡和雜質,其他應符合GB/T 2952規定。
5.1 結構尺寸
5.1.1 成品電纜的導體結構應符合本標準中第
5.1.2 成品電纜絕緣厚度應符合本標準中第
5.1.3 成品電纜成纜應符合本標準中第
5.1.4 成品電纜內襯層厚度應符合本標準中第
5.1.5 成品電纜總屏蔽層應符合本標準中第5.6條的規定。
5.1.6 成品電纜金屬鎧裝應符合本標準中第5.7條的規定。
5.1.7 成品電纜護套厚度應符合本標準中第5.8條的規定。
5.2.1 成品電纜導體的直流電阻應符合本標準中第
5.2.2 成品電纜的絕緣電阻應符合表12的規定。
10) 絕緣電阻
額定電壓 | 電纜規格 | | 工作溫度下絕緣電阻/MΩ·km |
0.6/1kV | | 150 | 0.15 |
50~ | 100 | 0.10 | |
185~ | 80 | 0.08 | |
1.8/3kV | | 250 | 0.25 |
50~ | 200 | 0.20 | |
185~ | 150 | 0.15 | |
| | | |
基本電纜規格及結構參數
線芯標稱截面(mm2) | 導體結構 (根數直徑) mm | 電纜zui大外徑(mm) | |
BPVVPP2 BPYJVPP2 | BPGGPP2 | ||
34 | 1/2.26 | 13.5 | 15.5 |
36 | 1/2.78 | 14..0 | 16.0 |
310 | 7/1.35 | 19.0 | 21.0 |
316 | 7/1.70 | 22.0 | 24.0 |
325 | 7/2.15 | 25.0 | 26.5 |
335 | 7/2.52 | 26.0 | 35.5 |
350 | 10/2.52 | 28.5 | 40.0 |
370 | 14/2.52 | 31.5 | 43.5 |
395 | 19/2.52 | 36.5 | 50.0 |
3120 | 24/2.52 | 40.0 | 56.0 |
3150 | 30/2.52 | 45.0 | 60.0 |
3185 | 37/2.52 | 47.0 | 67.0 |
34+30.75 | 1/2.26 | 14.5 | 16.5 |
36+31 | 1/2.78 | 15.0 | 17.0 |
310+32.5 | 7/1.35 | 20.8 | 22.0 |
316+32.5 | 7/1.70 | 23.0 | 25.0 |
325+34 | 7/2.15 | 28.0 | 27.5 |
335+36 | 7/2.52 | 32.0 | 36.5 |
350+310 | 10/2.52 | 37.0 | 41.0 |
370+310 | 14/2.52 | 41.6 | 44.5 |
395+316 | 19/2.52 | 47.0 | 51.0 |
3120+325 | 24/2.52 | 50.1 | 57.0 |
3150+325 | 30/2.52 | 52.0 | 61.0 |
3185+335 | 37/2.52 | 58.5 | 68.0 |
產品結構示意圖圖
5.2.3
5.2.4 成品電纜耐壓試驗
成品電纜應能經受表13規定的工頻耐壓試驗5min不擊穿。
11) 成品耐壓試驗電壓
額定電壓/kV | 試驗電壓/kV |
0.6/1 | 3.5 |
1.8/3 | 6.5 |
5.2.5 4U0 電壓試驗:額定電壓0.6/1kV和1.8/3kV成品電纜絕緣線芯應經受環境溫度下,浸水至少1h、試驗電壓為4U0的工頻電壓試驗,電壓應逐漸升高并持續4h,試驗過程中應不發生擊穿現象。試樣長度(10~15)m。
5.2.6 沖擊電壓試驗:電纜應進行沖擊電壓試驗,試驗應在另外(10~15)m長的成品電纜上進行,試驗溫度高于導體zui高工作溫度
5.2.7 屏蔽轉移阻抗
電纜在100MHz時傳輸阻抗必須等于或小于1Ω/m;
電纜縱向干擾電壓為50mV時的理想屏蔽系數等于或小于0.66。
屏蔽層傳輸阻抗按GB/T 17737.1分別測量30MHz、60MHz、100 MHz三個點的數值。
5.3.1 成品電纜的絕緣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附錄A表A.1和A.4的要求。
5.3.2 成品電纜的護套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附錄A表A.2和A.3的要求。
5.3.3 如用戶有要求時,成品電纜燃燒性能符合GB/T 19666標準的要求。
5.3.4 成品電纜應有連續的制造廠名、電壓、型號、規格等識別標志。標志應符合GB/T 6995的規定。
6.1.1 產品應有制造廠檢查合格后方能出廠,每個出廠的包裝件上應附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
6.1.2 每批抽樣數量按交貨批至少抽取1個試樣,也可由供需雙方協議規定。抽樣檢驗項目的結果不合格時,應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第二次試驗,仍不合格,應對整批產品逐一進行試驗。
6.1.3 產品外觀應在正常視力下逐批檢查。
6.1.4 產品試驗項目、試驗類型、試驗方法按表14規定。
7.2 其他電纜的交貨長度:成圈為
電纜應妥善包裝在符合JB/T 8137規定要求的電纜盤上交貨。電纜端頭應可靠密封,伸出盤外的電纜端頭應加保護罩,伸出的長度應不小于
電纜運輸應不得使電纜盤處于平放位置;不得作長距離滾動;不得遭受沖撞、擠壓和任何機械損傷;長途運輸時應防止長時間暴曬。
a) 制造廠家;
b) 電纜型號、規格、電壓等級;
c) 電纜長度、凈重、總重;
d) 制造年月。
e) 表示電纜盤滾動方向的箭頭。
每盤電纜均應附有制造廠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
8.5 電纜在裝卸時應使用適當的工具,以避免損傷電纜。在運輸工具上應進行良好的固定。電纜盡量避免露天存放,電纜盤不允許平放。
f) 制造廠家
g) 電纜型號、規格、電壓等級;
h) 電纜長度、凈重、總重;
i) 制造年月
j) 防潮、防擲標志。
12) 成品電纜性能
注:序 號 | 試驗項目 | 符合標準條文號 | 試驗類型 | 試驗方法 |
注:1 | 外觀 | | | |
注:1.1 | 識別標志 | | | |
注: | 電纜標志內容 | 本標準 | T、S | GB/T 6995 |
注: | 電纜標志連續性 | 本標準 | T、S | GB/T 6995 |
注: | 絕緣線芯識別 | 本標準 | T、S | 目測 |
注:1.2 | 電纜表面質量 | 本標準 | T、S | 目測 |
2 | 結構尺寸 | | | |
2.1 | 導體結構 | 本標準 | T、S | GB/T 4909.2 |
2.2 | 絕緣厚度 | 本標準 | T、S | GB/T 2951.11 |
2.3 | 纜芯節徑比 | 本標準 | T、S | GB/T 2951.11 |
2.4 | 金屬屏蔽層 | 本標準5.6 | T、S | GB/T 2951.11 |
2.5 | 金屬鎧裝層 | 本標準5.7 | T、S | GB/T 2951.11 |
2.6 | 護套厚度 | 本標準 | T、S | GB/T 2951.11 |
3 | 電性能 | | | |
3.1 | 導體電阻( | 本標準 | T、R | GB/T 3048.4 |
3.2 | 絕緣電阻試驗 | | | |
| 絕緣電阻( | 本標準 | T、R | GB/T 3048.5 |
| 絕緣電阻(額定工作溫度時) | 本標準 | T、S | GB/T 3048.5 |
3.3 | 電壓試驗 | | | |
| 絕緣線芯耐壓試驗 | 本標準 | T | GB/T 3048.8 |
| 成品電纜耐壓試驗 | 本標準 | R | GB/T 3048.8 |
| 4h電壓試驗 | 本標準 | T | GB/T 3048.8 |
| 沖擊電壓試驗 | 本標準 | T | GB/T 3048.13 |
| 屏蔽轉移阻抗 | 本標準 | T、S | GB/T 12269 |
| 理想屏蔽系數 | 本標準 | T、S | GB 5441.9 |
4 | 絕緣機械物理性能 | 本標準 | T | GB/T 2951和本標準 |
5 | 護套機械物理性能 | 本標準 | T | GB/T 2951和本標準 |
6 | 成品電纜特殊性能試驗 | | T | |
6.1 | 電纜的燃燒試驗 | 本標準 | T | GB/T 19666 |
7 | 交貨長度 | 本標準8 | T | 計米器 |
表A.1 絕緣橡皮材料非電性試驗要求
序號 | 試驗項目 | 單位 | 混合料代號 | 試驗方法 | ||
G | IE4 | EPR | ||||
1 1.1 1.2 1.3 2 2.1 2.2 3 3.1 3.2 4 | 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交貨狀態原始性能 抗張強度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斷裂伸長率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空氣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條件a,b ——溫度 ——處理時間 老化后抗張強度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c 老化后斷裂伸長率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c 空氣彈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條件a ——溫度 ——處理時間 老化后抗張強度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c 老化后斷裂伸長率 ——zui大變化率c 熱延伸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處理時間 ——機械應力 試驗結果 ——載荷下的伸長率, zui大值 ——冷卻后的伸長率, zui大值 耐臭氧試驗 試驗條件 ——試驗溫度 ——試驗時間 ——臭氧濃度 試驗結果 抗撕試驗 抗撕強度 zui小 | N/mm2 % ℃ h N/mm2 % % % ℃ h N/mm2 % % ℃ min N/mm2 % % ℃ h % N/mm | 5.0 150 200±2 10×24 4.0 — 120 — — — — — — 200±3 15 0.20 175 25 — — — 4.0 | 5.0 200 100±2 7×24 4.2 ±25 200 ±25 127±2 40 — ±30 ±30 200±3 15 0.20 100 25 25±2 24 0.025~0.030 無裂紋 | 4.2 200 135±2 7×24 — ±30 — ±30 — — — — — 250±3 15 0.20 175 15 25±2 24 0.025~0.030 無裂紋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12 GB/T 2951.21 GB/T 2951.21 JB/T 10696.7 |
a IE4 絕緣應帶導體或取走不超過 30%的銅絲進行老化。 b 除非產品規范中另有規定,橡皮混合物的老化不采用強迫鼓風烘箱。仲裁試驗時,必須采用自然通風老化箱。 c 變化率:老化后中間值與老化前中間值之差與老化前中間值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
表A.2 護套材料非電性試驗要求
序號 | 試驗項目 | 單位 | 混合料代號 | 試驗方法 | |||||
SE4 | SH | G | TPU | TPV-70 | TPV-90 | ||||
1 1.1 1.2 1.3 2 2.1 2.2 3 4 4.1 4.2 5 5.1 5.2 6 6.1 6.2 7 7.1 7.2 | 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交貨狀態原始性能 抗張強度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斷裂伸長率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空氣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條件 ——溫度 ——處理時間 老化后抗張強度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a 老化后斷裂伸長率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a 浸礦物油后機械性能 試驗條件 ——油溫 ——浸油時間 浸油后抗張強度 zui大變化率a 浸油后斷裂伸長率 zui大變化率a 熱延伸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處理時間 ——機械應力 試驗結果 ——載荷下的伸長率, zui大值 ——冷卻后的伸長率, zui大值 抗撕試驗 抗撕強度 zui小 高溫壓力試驗 ——溫度 ——壓痕中間值/平均厚度 zui大值 抗開裂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持續時間 試驗結果 低溫拉伸試驗 試驗溫度 試驗結果 ——未斷裂時的伸長率, zui小值 低溫沖擊試驗 試驗溫度 試驗結果 | N/mm2 % ℃ h N/mm2 % % % ℃ h % % ℃ min N/mm2 % % N/mm ℃ % ℃ h ℃ % ℃ | 10.0 300 70±2 10×24 — -15b 250 -25b 100±2 24 ±40 ±40 200±3 15 0.20 175 25 5.0 — — — — -25± 30 -25± 無裂紋 | 10.0 250 120±2 7×24 — -30b — -40b 100±2 24 -40b -40b 200±3 15 0.20 175 15 5.0 — — — — -25± 30 -25± 無裂紋 | 6.0 200 200±2 10×24 5.0 — 150 — — — — — 200±3 15 0.20 175 25 5.0 — — — — -40± 30 -40± 無裂紋 | 20.0 300 110±2 7×24 — ±30 300 ±30 100±2 24 ±40 ±30 — — — — — — 100 50 150±3 1 無裂紋 -40± 30 -40± 無裂紋 | 10.0 300 100±2 7×24 10.0 ±25 300 ±25 100±2 24 -40b -40b — — — — — — 80 50 150±3 1 無裂紋 -25± 30 -25± 無裂紋 | 10.0 300 135±2 7×24 10.0 ±25 300 ±25 100±2 24 -40b -40b — — — — — — 90 50 150±3 1 無裂紋 -25± 30 -25± 無裂紋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21 GB/T 2951.21 JB/T 10696.7 GB/T 2951.31 GB/T 2951.31 GB/T 2951.14 GB/T 2951.14 |
a 變化率:老化后中間值與老化前中間值之差與老化前中間值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b 不規定正偏差。 c 如果用于環境zui低溫度為 |
表A.3 無鹵低煙聚烯烴護套機械性能試驗要求
序號 | 試驗項目 | 單位 | 性能指標 | 試驗方法 |
1 1.1 2 2.1 2.2 2.3 3 3.1 3.2 4 4.1 4.2 5 5.1 5.2 6 6.1 6.1 7 7.1 7.1 | 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交貨狀態原始性能 抗張強度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斷裂伸長率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空氣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條件 ——溫度 ——處理時間 老化后抗張強度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c 老化后斷裂伸長率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 高溫壓力試驗 試驗條件: ——刀口上施加的壓力 ——負荷下加熱時間 ——電纜外徑≤ ——電纜外徑> ——溫度 試驗結果: ——壓痕深度zui大中間值 抗開裂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持續時間 試驗結果 低溫彎曲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施加低溫時間 試驗結果 底溫拉伸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施加低溫時間 試驗結果 ——zui小伸長率 低溫沖擊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施加低溫時間 ——落錘重量 試驗結果 | N/mm2 % ℃ h N/mm2 % % % N h h ℃ % ℃ h ℃ h ℃ h % ℃ h g | 9.0 125 100±2 7×24 7.0 ±30 110 ±30 見GB/T 2951.31—2008中 4 6 80±2 50 150±3 1 不開裂 -15±2 見GB/T 2951.14—2008中 不開裂 -15±2 見GB/T 2951.14—2008中 20 -15±2 見GB/T 2951.14—2008中 見GB/T 2951.14—2008中 見GB/T 2951.14—2008中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31 GB/T 2951.31 GB/T 2951.14 GB/T 2951.14 GB/T 2951.14 |
表A.4 交聯聚烯烴絕緣和護套機械物理性能
序號 | 試驗項目 | 單位 | 絕緣混合料代號 | 護套混合料代號 | 試驗方法 | |
XP0 | XLPE | HYJZ-90 | ||||
1 1.1 2 2.1 2.2 2.3 3 3.1 3.2 3.3 4 | 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交貨狀態原始性能 抗張強度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斷裂伸長率原始值—zui小中間值 空氣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條件 ——溫度 ——處理時間 老化后抗張強度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 老化后斷裂伸長率 ——zui小中間值 ——zui大變化率 熱延伸試驗 試驗條件 ——溫度 ——處理時間 ——機械應力 ——載荷下的伸長率, zui大值 ——冷卻后的伸長率, zui大值 沖擊脆化溫度 ——試驗溫度 ——沖擊脆化性能 zui大值 | N/mm2 % ℃ h N/mm2 % % % ℃ h N/cm2 % % ℃ 失效數 | 12.5 250 135±2 7×24 — ±20 — ±20 200±3 15 20 80 5 -76 15/30 | 12.5 200 135±3 7×24 — ±25 — ±25 200±3 15 20 175 15 — — |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21 GB/T 5470 |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