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重儀表(動態)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多數國家在貨運的車輛都存在超載現象。據不*統計,美德兩國約50%運貨車軍存在超載現象。治理超載同樣也是其他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
因為技術和資金及各方面優勢,發達國家開展對動態稱重系統的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日本、加拿大、歐州等國家為了避免公路車輛超載帶來的危害,就開始關注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并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究。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這些國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提高車輛行駛速度前提下,保障動態稱重精度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時間:1958年-1968年
事件:美國開始對動態稱重系統的研究;
南非獲取個自己的電容式動態稱重傳感器;
西德的隊T公司開始平板式動態車輛稱重器的研究;
時間:1974年-1982年
美國在車輛載荷研究中使用動態稱重系統;
法國取得了一項自己的壓電纜動態車輛稱重器(vibracoax);
美國的streete、英國的GOldenRiver公司在南非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了先進電子的技術,使系統的性能有了顯著提高;
時間:1983-1984年
vibracoax動態稱重系統在法國投入使用;
美國開始PVDF壓電材料用作動態稱重的研究;
美國聯邦公路管理總署(科仰人)提議研究“低成本動態車輛稱重系統”;
1984年美國的36個州均安裝了動態稱重系統署推廣使用。
時間:1988年-2000年
事件:英國研制T一種性能優于Vibraeoax的新型稱重壓電傳感器Vibeteks;
1991年改型Vibetek20;
西德PAT的平板式傳感器能使統計平均誤差控制在巧%左右。
1992年COST323計劃實施;
1994年歐盟開始進wAvE(WeighinginmotionofAxleandVehielesforEurope)計劃。
2000年美國Msl公司開發共聚物壓電軸傳感器,可以同時測量車速、車軸數、軸距并進行車型分類和動態稱重。
綜合這些年國外動態稱重儀表系統的研究成果和產品來看,目前單軸載稱重平均誤差從士5.0一士30%不等,相應置信度為90%或95%,動態稱重系統單軸載稱重誤差可以優于士5.0%,但成本太昂貴僅適應于低速場合。基本上動態稱重系統的測量精度和產品價格成正比。現階段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了大規模推廣動態稱重系統,把低成本的動態稱重系統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大批科研人員正在致力研究出低成本高精度的動態稱重系統。上海來賀儀器專注于國內的高精度稱重領域的研究已成為國內精度高的稱重儀表生產廠商。
稱重儀表(動態)的發展歷史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