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美國的耐候性試驗是從越南戰爭之后才出現的,早也應該是從二戰開始,其實美國的耐候性試驗還要更早一些,在一戰的時候就出現了。
銹跡斑斑的坦克
從1916年開始,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就將260種鋼試樣在農村、海岸、工業污染地區進行了長期的暴露實驗。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標志
暴露在空氣中生銹的鋼筋
從1920年開始美國材料試驗協會在全國95種土壤中建立了128個試驗點,埋藏各種材料333種,歷時45年,制定了美國土壤腐蝕分級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數據庫,出版了腐蝕手冊,并制定了大量的生產設計系列的標準和規范。
腐蝕手冊
為了研究各種元素的影響,美國USS公司對3000多種低合金鋼進行了長期暴露試驗并在1933年成功研制了作為耐候性低合金鋼而著稱的Corten鋼(考登鋼)。這應該可以算早的以研發為目的的耐候性試驗,也許稱之為美國耐候試驗起源也不為過。
國內生產的Corten鋼(考登鋼)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