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合起草的國家標準《蓄熱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近期對外廣泛征求了意見。《規范》從工藝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檢測、運行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為蓄熱燃燒法(RTO)VOCs治理提供技術指導,對推進我國工業固定源VOCs的減排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據《規范》編制組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的VOCs治理技術和設備已有了較大的發展,RTO法治理技術占比也逐漸增大,而目前對于RTO法處理VOCs的技術尚缺乏工程技術規范指導。由于相應標準規范的缺失,行業內生產企業缺少計算和設計依據,原材料選擇和工藝設計隨意性較大,往往造成治理工程難以實現長期穩定達標運行。
該負責人還表示,由于VOCs的易燃性和存在爆炸的危險性,在有機廢氣治理中安全性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規范》要求,對進入治理設備的有機物濃度一般規定為控制在其爆炸極限下限的25%以下;對于蓄熱燃燒裝置,必須設置過載、溫度過熱保護、防爆泄壓裝置等安全措施;必須在治理工程與主體生產裝置之間安裝阻火器或防火閥。
在提高RTO處理效率方面,《規范》提出,進入蓄熱燃燒的廢氣應是連續而穩定的生產工藝所產生,廢氣濃度、流量和溫度不應出現大的波動。針對兩床式蓄熱燃燒裝置在換向閥切換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瞬間排放,《規范》建議增設切換閥及吹掃裝置或其他控制措施,對廢氣進行收集后再引入蓄熱燃燒裝置進行處理,避免切換閥在切換時,VOCs濃度出現波動較大的情況,從而提高VOCs的去除效率,有機廢氣的滯留時間不少于0.75秒。
對于RTO的工藝路線選擇,《規范》建議,一般情況下,可選擇兩室RTO;如果對治理效率有較高要求(大于98%),或部分行業的特征物排放限值較嚴(如石化行業的丙烯腈,其排放限值為0.5毫克/立方米),可選擇更率的多室RTO;當占地空間要求小時,可選擇旋轉式RTO.此外,當廢氣中以易自聚物質(苯乙烯)為主時,會發生自聚現象,產生高沸點交聯物質,造成蓄熱體堵塞、性能下降和RTO系統壓降上升,建議此類廢氣不宜利用RTO法進行處理。
根據初步估算,目前我國工業固定源有機廢氣的排放量在2×107噸/年以上,以此計算,假設其中20%采用蓄熱燃燒凈化技術對我國的工業固定源有機廢氣進行治理,則至少可形成3.8×106噸/年的減排量。上述負責人表示,由于本標準為制定,在實施過程中還要及時總結問題和經驗,進一步修訂完善,以滿足工業固定源有機廢氣蓄熱燃燒法治理工程建設的需要。
據了解,現有的VOCs治理技術眾多,但是針對VOCs治理技術領域,僅發布了《吸附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和《催化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僅對活性炭吸附和催化燃燒法的治理工程做了相應的技術要求,而對于蓄熱燃燒法處理VOCs的治理技術尚缺乏工程技術規范指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