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智能傳感器深度報告:未來機器感官的百億美元市場
傳感器作為信息時代的感知層,是海量數據的接收和傳遞信息的入口,是萬物互聯的重要基礎。有分析認為,未來幾年傳感器,特別是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產品,將是半導體市場上zui有前景的技術。
近年來,傳感器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并收到了很多下游新興應用的新增需求(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和醫療電子)拉動。與此同時,在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的號召下,國內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圈也在穩步向中升級。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干貨:
進擊的傳感器:智能化 集成化 微型化
*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歷程
傳感器的發展歷程的可大致分為三代:*代是結構型傳感器,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第二代是上 70 年代發展起來的固體型傳感器,這種傳感器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第三代傳感器是2000年開始逐漸發展的智能型傳感器。
*國內2011年以來傳感器行業相關政策
自 2011 年國家推出《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來,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迎來一波利好。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統計,2015年智能傳感器就已取代傳統傳感器成為市場主流(占70%),2016年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58億美元(1710億人民幣),預計2019年將達到378.5億美元,年均符合增長率13.6%。
此外,美洲地區占據了市場的zui大份額(2015年占45%,預計該優勢將保持到2022年);亞太地區(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位居第二(23%),但在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等下游產業的帶動下增長zui快。
*智能傳感器基本原理結構圖
智能傳感器至今科學界尚無規范化的統一定義,www.glt910.com簡單概括,智能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由于微處理器充分發揮各種軟件的功能,可以完成硬件難以完成的任務,從而大大降低了傳感器制造的難度,提高傳感器的性能,降低成本。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感知層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傳感器諸多的應用場景需要更加快速地獲得更更全面的信息。以物聯網為例,傳感器位于zui關鍵的感知層,不僅像傳統傳感器一樣作為接收和傳遞信息的入口,更需要分析、處理、記憶、存儲海量數據的這些功能。而智能傳感器則可以充分滿足這些要求,其具體優勢功能包括自補償與自診斷功能、信息存儲與記憶功能、自學習與自適應功能、數字輸出功能。
*不同標準下分類的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的種類繁多,按照實現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分為三類:非集成式智能傳感器、混合式智能傳感器和集成化智能傳感器。這三類傳感器的技術難度依次增加,集成化的程度越高,傳感器智能化的程度就越高。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