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焦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分析
激光共焦顯微鏡基于模塊化概念而設計,可集成多種功能,不僅包括納米技術,還可靈活升級到受激發射損耗系統(STED)。更有超高分辨率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激光共焦顯微鏡采用*光學技術,滿足您對分辨率的高要求。激光共焦顯微鏡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高科技新產品,是當今世界的細胞生物學分析儀器。激光共焦顯微鏡是在熒光顯微鏡成象的基礎上加裝激光掃描裝置,使用紫外光或可見光激發熒光探針,利用計算機進行圖象處理,對生物樣品進行定性、定量、定時和定位研究。激光共焦顯微鏡已廣泛應用于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胚胎學、免疫學和神經生物學等領域。
激光共焦顯微鏡利用激光束經照明針孔形成點光源對標本內焦平面的每一點掃描,標本上的被照射點,在探測針孔處成像,由探測針孔后的光電倍增管(PMT)或冷電耦器件(cCCD)逐點或逐線接收,迅速在計算機監視器屏幕上形成熒光圖像。照明針孔與探測針孔相對于物鏡焦平面是共軛的,焦平面上的點同時聚焦于照明針孔和發射針孔,焦平面以外的點不會在探測針孔處成像,這樣得到的共聚焦圖像是標本的光學橫斷面,激光共焦顯微鏡克服了普通顯微鏡圖像模糊的缺點。
激光共焦顯微鏡利用放置在光源后的照明針孔和放置在檢測器前的探測針孔實現點照明和點探測,來自光源的光通過照明針孔發射出的光聚焦在樣品焦平面的某個點上,該點所發射的熒光成像在探測針孔上,該點以外的任何發射光均被探測針孔阻擋。激光共焦顯微鏡照明針孔與探測針孔對被照射點或被探測點來說是共軛的,因此被探測點即共焦點,被探測點所在的平面即共焦平面。計算機以像點的方式將被探測點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為了產生一幅完整的圖像,由光路中的掃描系統在樣品焦平面上掃描,從而產生一幅完整的共焦圖像。只要載物臺沿著Z軸上下移動,將樣品新的一個層面移動到共焦平面上,樣品的新層面又成像在顯示器上,隨著Z軸的不斷移動,激光共焦顯微鏡就可得到樣品不同層面連續的光切圖像。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