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譜圖(chromatogram)——樣品流經色譜柱和檢測器,所得到的信號-時間曲線,又稱色譜流出曲線(elutionprofile)。
基線(baseline)——經流動相沖洗,柱與流動相達到平衡后,檢測器測出一段時間的流出曲線。一般應平行于時間軸。
噪音(noise)——基線信號的波動。通常因電源接觸不良或瞬時過載、檢測器不穩定、流動相含有氣泡或色譜柱被污染所致。
漂移(drift)——基線隨時間的緩緩變化。主要由于操作條件如電壓、溫度、流動相及流量的不穩定所引起,柱內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斷被洗脫下來也會產生漂移。
色譜峰(peak)——組分流經檢測器時響應的連續信號產生的曲線。流出曲線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譜峰近似于對稱形正態分布曲線(高斯Gauss曲線)。不對稱色譜峰有兩種:
前延峰(leadingpeak)和拖尾峰(tailingpeak)。前者少見。
峰底—基線上峰的起點至終點的距離。
峰高(peakheight,h)—峰的zui高點至峰底的距離。
峰寬(peakwidth,W)—峰兩側拐點處所作兩條切線與基線的兩個交點間的距離。W=4σ
半峰寬(peakwidthat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處的峰寬。Wh/2=2.355σ
峰面積(peakarea,A)—峰與峰底所包圍的面積。
保留時間(retentiontime,tR)——從進樣開始到某個組分在柱后出現濃度極大值的時間。
理論塔板數(theoreticalplate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譜柱的分離效率(簡稱柱效)。
分離度(resolution,R)——相鄰兩峰的保留時間之差與平均峰寬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鄰兩峰的分離程度。R≥1.5稱為*分離。
《中國藥典》規定R應大于1.5。
拖尾因子(tailingfactor,T)——T=,用以衡量色譜峰的對稱性。也稱為對稱因子(symmetryfactor)或不對稱因子(asymmetryfactor)。
《中國藥典》規定T應為0.95~1.05。
T1.05為拖尾峰。[1]?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