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理:離子化與質量分析的雙重革命
賽默飛離子阱液質聯用儀(LCQ Classic/Orbitrap Fusion等系列)整合高效液相色譜(HPLC)與離子阱質譜(Ion Trap MS)技術,通過"軟電離"與"多級質譜捕獲"兩大核心技術,實現復雜樣品中目標分子的精準定性與定量分析。
1.液相色譜分離:分子分選的第一步
樣品經HPLC系統梯度洗脫,根據疏水性、極性或離子交換特性實現初步分離。流動相(如含0.1%甲酸的水-乙腈)推動組分進入質譜入口,確保連續、穩定的分子供給。
2.離子化與捕獲:軟電離技術的突破
①電噴霧電離(ESI):高壓電極(3-5 kV)將液滴霧化成帶電荷氣態離子,避免熱裂解。
②大氣壓化學電離(APCI):適用于非極性分子,通過放電針產生等離子體激發離子化。
③離子阱捕獲:捕獲離子后通過射頻(RF)電場約束其在三維空間運動,精準操控離子軌跡。
二、多級質譜解析:分子結構的精準破譯
離子阱的特殊環形電極結構支持串聯質譜(MS/MS/MS...)操作,通過階梯式碎裂與檢測解析分子內部結構。
1.一級質譜(MS1)掃描
離子阱按質荷比(m/z)分離母離子,生成原始譜圖,用于篩查目標分子。例如,監測代謝物時,可同時捕獲多個同位素峰以確認存在形式。
2.碎裂與二級質譜(MS/MS)
①碰撞誘導解離(CID):通過惰性氣體(氦氣)碰撞加速離子,誘發骨架斷裂,生成子離子碎片。
②電子傳遞解離(ETD):適用于大分子(如蛋白質),保留翻譯后修飾位點信息。
分析數據庫比對子離子模式,精準鑒定化合物結構,如藥物雜質中特定官能團的斷裂特征。
3.動態范圍與靈敏度優化
離子阱通過連續累積離子提升低豐度檢測(動態范圍達10^3-10^5),配合Orbitrap高分辨檢測器(分辨率>10,000 FWHM),實現阿摩爾級(10^-18 mol/L)檢測。

三、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
1.高靈敏度定量分析:臨床檢測中,檢測血液中低于1 ppb的腫瘤標志物(如PSA)。
2.復雜樣品解析:環境監測中分離并鑒定土壤中的多環芳烴異構體。
3.蛋白質組學研究:結合ETD技術,全面解析蛋白質修飾位點與相互作用網絡。
四、結語
賽默飛離子阱液質聯用儀以"離子阱捕獲"為核心創新,突破傳統質譜僅能單次碎裂的限制,通過多級質譜碎裂實現分子結構的深度解析。其"精準捕獲-高效碎裂-智能解析"的技術閉環,已成為生命科學、藥物研發與環境分析領域的關鍵技術平臺。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