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測量顯微鏡作為精密計量領域的核心設備,通過光學放大與坐標測量技術的融合,實現了對微米級尺寸的精準解析。其結構設計以光學系統為核心,輔以精密機械與數字化模塊,形成多維度測量體系。以下從核心組件、輔助系統及功能擴展三個層面解析其結構特征。
一、光學成像系統:微米級觀察的基石
1.多倍率物鏡組:
采用UIS2無限遠校正光學系統,物鏡組涵蓋4X至100X倍率,例如40X物鏡工作距離僅0.66mm,配合0.15NA數值孔徑,可清晰分辨晶圓表面0.5μm級劃痕。高倍物鏡(如100X)通過油浸技術進一步提升分辨率,滿足半導體行業線寬檢測需求。
2.雙目/三目鏡筒:
標配雙目鏡筒(俯角45°)或正像三目鏡筒(分光比100:0/0:100),支持人眼觀測與CCD圖像采集同步進行。例如STM7系列顯微鏡配備的1000X三目鏡筒,可將樣品圖像實時傳輸至計算機,實現遠程監控與數據存儲。
3.照明模塊:
集成透射、反射及斜射照明系統,光源采用8V12W綠色濾光片燈泡或LED冷光源。例如在檢測PCB板銅箔厚度時,反射照明可增強邊緣對比度,而斜射照明則適用于表面粗糙度分析。
二、精密機械系統:納米級定位的保障
1.三維運動工作臺:
工作臺支持X/Y軸25mm×25mm范圍移動,分辨率達1μm,通過精密絲杠螺母機構實現無級調速。圓工作臺可360°旋轉,角度分度值30″,適用于螺紋塞規中徑及牙型角測量。例如JX13B型微機型顯微鏡,其工作臺最大承重5kg,滿足中小型模具檢測需求。
2.測微器與讀數裝置:
配備光柵數顯系統,X/Y軸分度值0.0002mm,圓工作臺角度分度值1′。例如JX11B型顯微鏡采用0.002mm格值測微手輪,配合0.01mm測微鼓輪,可同時讀取直角坐標與極坐標數據。
3.調焦與定位機構:
粗動調焦范圍90mm,微動調焦范圍2mm,最小讀數0.001mm。通過懸臂架體上的微調旋鈕,可實現Z軸1mm高度調節,適用于凸輪軸輪廓度檢測。

三、數字化擴展模塊:智能測量的引擎
1.圖像處理系統:
連接CCD攝像頭后,可對工件輪廓進行邊緣提取與幾何擬合。例如在檢測手機屏幕RGB像素間距時,系統可自動識別線寬、圓弧半徑等參數,測量精度較目視讀數提升3倍。
2.軟件分析平臺:
配備專用測量軟件(如CD202),支持線距、線夾角、圓半徑等幾何參數計算。例如在測量齒輪滾刀導程時,軟件可自動生成形位誤差報告,并輸出DXF格式數據文件。
3.非接觸測量附件:
可選配激光干涉儀或白光共聚焦傳感器,實現表面形貌的非接觸掃描。例如在檢測精密軸承滾道時,非接觸模式可避免劃傷樣品表面,同時將高度測量重復性控制在0.1μm以內。
工具測量顯微鏡通過光學-機械-數字技術的深度耦合,構建了覆蓋微米至亞微米級的測量體系。在半導體封裝、醫療器械精密加工等領域,其結構優勢已轉化為檢測效率與數據可靠性的雙重提升。隨著AI算法與超分辨成像技術的引入,未來顯微鏡將向全自動三維形貌測量方向演進,為先進制造提供更精密的計量支撐。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