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衛計委2015年*場新聞發布會亮點在哪?
閱讀:157 發布時間:2015-1-14今天,國家衛計委召開了2015年的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4年中國衛生計生新聞以及“年終總結和年初計劃"——2014年衛生計生工作進展和2015年重點工作。
記者問答
問:請問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標準具體將提高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
毛群安(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關于提高基本醫保的補助標準問題,這個不是由我們一個部門決定的。我們得到的信息是按照原定的計劃,2015年將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個人支付標準也會有相應的增加。為什么要提高基本醫保的籌資水平?根據這幾年來基本醫保運行的情況看,目前我們國家基本醫保籌資的水平還是比較低,離實際需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然,全民基本醫保標準的提升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根據醫保開展的情況和國家以及個人承擔的情況來提升,zui后的決策權是在中央、在國家。
問:在大病醫保籌資水平動態調節機制方面,將來衛計委會不會更多的有這方面的考慮?
毛群安:我們現在的基本醫保還處于廣覆蓋、低水平的階段。講到低水平,不僅是指我們現在的疾病補償水平比較低,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對一些大病補償的能力比較低。因為基本醫療保險按照“大數法則"只是保基本,對發生機率比較小,但一旦發生就可能產生重大經濟支出的重大疾病卻保障不夠,所以大病保險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義。zui近幾年,通過開展大病保險的試點工作,應該說總體情況非常好,使很多患大病的患者得到了較高比例的經濟補償。但同時又引出一個問題,就是大病保險的籌資問題,在原來基本醫保的籌資基礎上,還要拿出一部分錢來進行大病保險,這就必須要進行很好的測算,而且要根據大病保險的運行情況來對籌資的方式以及籌資的水平進行統籌。
在大病保險過程中,統籌的區域越大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就越高。所以在大病保險制度的設計中,既要計算好籌資問題,又要考慮統籌的層次。像有一些省份已經在全省進行大病保險的統籌,這是我們所倡導的,這才能更好地體現出合舟共濟,出錢的人越多,籌資的資金越大,保障的水平相應就越高。所以現在大病保險,一是籌資問題要解決好,二是統籌的層次要提高,三是在大病保險推行過程中要做好精算,做好統籌大病保險經費的合理使用。
問:關于2015年重點工作中提到制定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請問今年具體的思路是什么?
毛群安: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問題,這不僅是醫務人員關注的,作為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也是急切地希望國家能夠盡快的出臺符合衛生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我所得到的信息,國務院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的牽頭協調這件事情。應該說在今年會出臺。這是關于*個問題的回應。
問:2015年的工作計劃里提到建立部分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請問多大程度上會涉及到跨國企業的原研藥、進口藥?還有會由誰來談,在什么樣的層級上來談?這個機制的目標會是什么?
毛群安:關于藥品價格談判以及整個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已經有“一攬子"工作方案,但是這個文件還正在審批過程中,因為藥品價格談判的機制建立也是根據目前藥品采購的實際需要以及國家對于藥品價格管理的新的調整而設計的。具體的內容我現在還不便提供,因為這個文件還在形成的過程中,等到文件zui終形成后會專門對這個文件進行解讀。
問:在2014年,民營醫院發展得非常好,也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就是公私合營模式的出現,想問像這種合作模式是否應該大面積的推廣?也有人指出說這種模式是不是強調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不強,不知道國家衛計委對此有何看法?
毛群安:動員社會力量來興辦醫療機構,這是國家,也是國家衛生計生委長期倡導期盼的一個政策。隨著國家對于社會辦醫支持力度的加大,zui近不僅在北京,在全國其他地方也都出現了一些規模比較大、服務能力比較強的社會辦醫機構。這些機構的出現對于滿足公眾的醫療需求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引進了境外先進管理技術和醫療技術的一些民營醫療機構,對目前公立醫療機構的管理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借鑒。這些機構的性質,你剛才問題里提到的觀點,我不是很認同。總體來講,不管是什么所有制,只要符合國家現行的政策,能夠為公眾提供質量安全的服務,在經營活動中能夠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來操作,作為行政主管部門,我們都會給他們以支持,對他們提出的政策上的一些要求會給予積極的回應。雖然過去民營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一些政策性的障礙,大家把它形象地稱作彈簧門、旋轉門、玻璃門,但是政策一直在朝好的方向轉化,所以我們也希望新設立的這些醫療機構,包括過去已經興辦了一段時間的民營醫療機構,能夠充分利用好當前這樣一個好的政策環境,使自己的運營發展走上一個快速的發展道路。
問:關于國家衛計委在扶持中醫藥發展方面,在2015年有一些什么樣的舉措?
毛群安:關于中醫藥的工作,因為今天中醫藥局正在召開中醫藥工作的會議,李斌主任也將在會上作重要講話,關于中醫藥相關的一些工作,你可以進一步的關注中醫藥局。從國家衛生計生委來講,中醫藥工作是我們整個衛生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國家確定的中醫藥事業改革發展的一些重大的政策、重點的項目,國家衛生計生委都是全力的支持。
2014年年終總結
(一)深化醫改,重點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一、公立醫院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和省級試點縣擴大到1363個。
2400多個縣級公立醫院破除以藥補醫,取消了藥品加成,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初步構建運行新機制。
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和省級試點城市達到63個。
江蘇、安徽、福建、青海四省研究制定省級醫改綜合試點方案。
二是全民醫保體系不斷健全。
財政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
新農合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保持在50%和75%以上。
國家信息平臺已與16個省級平臺互聯互通。
制定了204個病種付費規范,57%的試點縣探索實施了按病種付費。
所有省份都開展了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其中10個省已全面推開。
三是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服務網絡進一步鞏固完善。
完成7個品種常用低價藥品和兒童用藥定點生產工作。
5個試點省份實現了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與國家監測平臺的互聯互通。
在17個省的34個縣開展基層衛生綜合改革重點點工作。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人均35元。
四是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要突破。
組織遴選了559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央財政投入15億元支持招收5萬名住院醫師參加培訓。
招收5600多名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為基層儲備全科人才。
五是健康服務業加快發展。
截至2014年底,全國民營醫院達到1.2萬個,診療服務量同比增長13.4%。
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累計近17萬名城市醫院醫生到縣鄉醫療機構執業。
六是醫療秩序呈現可喜變化。
截至2014年11月底,涉醫違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6%,醫療糾紛數量同比下降18%,人民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
全國共有5萬多家醫療機構參加醫療責任保險,6000余家醫療機構參加醫療風險互助金。
(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
單獨兩孩政策順利落地,近1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
(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
一、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工作成效顯著。
二、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持續推進。
三、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四、婦幼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
(四)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一、立法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二、衛生計生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三、信息化步伐繼續加快。
四、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果。
五、加強行風建設。
六、深化交流與合作。
七、中醫藥工作穩步推進。
2015年年初計劃
(一)全面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一是全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制訂和落實《關于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改革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的縣(市)。落實《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擴大試點城市。啟動四省深化醫改綜合試點工作,跟蹤指導試點進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二是健全完善全民醫保體系。繼續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切實發揮托底救急作用。
三是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有序推進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完善基層用藥管理。啟動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擴大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鄉鎮衛生院綜合改革。
四是健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立國家藥物政策協調機制,完善國家藥物政策體系。落實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部分藥品價格談判機制。推進基本藥物與非基本藥物采購機制銜接。全面啟動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規范化建設。加強藥品供應保障信息系統建設。
五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實施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
六是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制訂分級診療的指導意見,在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推動各級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七是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制度和人事薪酬制度。推進醫教協同,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落實新增5萬名住院醫師培訓任務,研究建立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制定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完善績效工資制度。
(二)扎實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
實施好單獨兩孩政策,做好人口動態監測。建立完善出生人口監測和預警機制,研究制訂相關配套政策。深入推進誠信計生活動和基層群眾自治,開展全國計劃生育服務先進單位(示范)創建活動。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深化生育服務證制度改革。繼續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全國“一盤棋"機制建設,規范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力度,推進計劃生育家庭民生建設。
(三)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工作。
加強衛生應急工作,推進委應急指揮中心與各地互聯互通。加強愛國衛生工作和重大疾病防控。建立國家衛生城鎮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出臺健康城市指標和評價體系。加強婦幼健康服務工作和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建設和風險監測。
(四)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繼續實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重點推進500家縣醫院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工作。
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加強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完善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指標體系。全面建設“三調解一保險"長效機制,繼續深化“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五)積極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
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機制和規劃體系。深化中醫藥科技體制改革。積極實施中醫藥海外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