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毒性生物監測儀的水質監測方法
閱讀:656 發布時間:2021-10-22
水質監測方法主要是人工定期取樣及理化儀表的監測,前者是通過實驗員針對不同水域定期取樣,在實驗室中進行多種成分的理化分析,來判斷某一水域當前的水質狀況。這種方式檢測所需時間長,檢測費用高,此外污染物濃度較低時,化學分析的準確性下降,并且較難實現在線連續監測;后者一般是選取監測點,在監測點安裝PH值、濁度、余氯、耗氧量等常規監測表,將監測數據傳送到控制室。但水質在線儀表主要為進口設備,同一類型的儀器有許多廠家的產品,除了廠家不同外,儀器的工作原理、響應范圍、靈敏度、穩定性、適應的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同,儀器儀表的選擇對于監測預警系統是否能正常運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儀表操作較為復雜,投資費用大。因此,理化儀表的監測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水質狀況,及時預警。
由于以上兩種方式的局限性,人們嘗試利用水中的微生物監測水質污染程度。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歐美國家對生物監測的理論研究已經相當成熟,生物監測設備已商品化,并較好的使用在各種飲用水處理廠、水產養殖場、污水處理廠等取水口和(或)排水口,還用于環境監測。
中國的水質監測長期以來一直采用人工取樣到實驗室分析的辦法,隨著國家對水質污染的日益重視,這幾年自動監測儀器和監測系統才開始研制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