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溶液濃度如何選擇
閱讀:1974 發布時間:2020-5-18
為了選擇規范溶液濃度的大小,通常要思索下面幾個要素:⑴ 滴定終點的敏銳水平;⑵ 丈量規范溶液體積的相對誤差;⑶ 剖析試樣的成分和性質;⑷ 對剖析精確的請求。
顯而易見,若規范溶液較濃,則后一滴規范溶液會使指示劑發作的變化信號更為明顯,由于它所含的作用物質較多。但規范溶液越濃,由1滴或半滴過量所形成的相對誤差就越大,這是由于估量滴定管讀數時的視差簡直是常數(50.00mL滴定管的讀數視差約為±0.02mL)。所以為了保證丈量時的相對誤差不大于±0.1%,所用規范溶液的體積普通不小于約20mL,而又不得超越50mL,否則會惹起讀數次數增加而增加視差時機醫學教育網整理。
另一方面,在肯定規范溶液濃度大小時,還需思索一次滴定所耗費的規范溶液的量要適中。關于規范溶液需求量的幾,不只決議它自身的濃度,也與試樣中待組分含量的幾有關。待測定組分含量越低,若運用的規范溶液濃度又較高,則所需規范溶液的量就可能太少,從而使讀數的精確度降低。同時還應思索試樣的性質,例如,測定自然水的堿度(其值很小)時,可用0.02mol/L的規范酸溶液直接滴定,但在測定石灰石中的堿度時,則需求0.2mol/L規范酸溶液(先將試樣溶于已知精確體積的過量規范溶液中,待試樣完整溶解后,再用堿規范溶液返滴過量的酸),否則會因酸太稀而試樣溶解相當慢。
縱上所述,在定量剖析中常用的規范溶液濃度大多為0.05000mol/L~0.2000mol/L,而以0.1000mol/L溶液用得多,在工業剖析中,經常用到1.000mol/L規范溶液;微量定量剖析中,則常采用0.0010 mol/L的規范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