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發展前景
打印一直備受各界關注。隨著3D打印技術日趨成熟,在建筑、生物醫學、航天軍工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未來3-5年將是3D打印產業化較為關鍵的發展機遇期。
總的來說,3D打印產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僅以醫療保健應用為例,據預計,2015-2022年期間,全球3D打印醫療保健市場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維持22%左右,到2022年全球銷售額將突破23億美元。
年,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已達80億元,產業規模實現較快增長。工信部也正在抓緊編制《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預期行動計劃將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產業一定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3D打印靜待爆發期間,低端3D打印機的市場增速下降。這是由于工業制造愛好者和“標新立異者”們已經大都購置了這種設備,因此市場已經初步飽和。下一步,業界需要思考如何拓展個人用戶市場。同時,對3D打印機用途的討論也在不斷增加。
不過,在美國等國家,已經有人指出3D打印可能被用于危險用途,因此應當受到法律限制。如果政府管制加強,也可能影響市場擴張的速度,這也是3D打印企業必須考慮的政策風險。
打印發展瓶頸
打印技術在過去數十年里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有關材料、設備和應用的技術挑戰依然存在,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材料特性。在3D打印技術能夠*過渡到提供切實可行的制造解決方案之前,需要為材料提供力學性能數據的規范性標準,也需要更詳細的由這些材料性能制成零部件的規范信息。在沒有充分認識材料屬性之前,是無法進行相應零部件設計的。目前,世界各國已經研發了很多3D打印技術材料,因此,建立全面的規范標準需要整合研究機構以及系統與材料制造商。
二是材料開發。雖然已有大量的同質與異質材料混合物應用于3D打印技術,但仍然需要開發更多的材料。其中包括更好地理解已經使用的材料的加工——結構——屬性之間關系,從而了解這些材料的局限性和優點。此外,還需要開發質量測試程序和方法,以幫助擴展可用材料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