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島津合作研究:利用質譜儀發現由腸道菌群產生的新D-氨基酸
閱讀:454 發布時間:2019-1-28協同乳業株式會社的松本光晴主干研究員、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大阪大學-島津分析創新聯合研究講座的飯田順子特聘教授(島津制作所分析計測事業部生命科學事業統籌部經理)等小組使用大阪大學工學研究科福崎英一郎教授與島津制作所共同開發的“LC-MS/MS手性氨基酸高靈敏度同時分析法”※,開發出了高靈敏度檢測腸道菌群產生的手性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在檢測中,使用了島津製作所的島津高速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MS)。在本分析法中,發現了由腸道菌群產生的12種游離型D-氨基酸。并確認了其中9種D-氨基酸以游離態存在于腸腔內。近年來,D-氨基酸在生物體內的生理活性受到關注。通過使用本分析法,有助于推動通過D-氨基酸的腸道菌群功能研究。該成果公布在12月17日的英國科學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
※大阪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福崎研究室開發出了無需衍生化,使用手性柱,僅需10分鐘便可對手性氨基酸進行高靈敏度同時分析的方法。該方法在大阪大學-島津分析創新聯合研究講座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并實現產品化。
概要
近年來在腸內細菌研究領域,有報告稱與各種生理活性、疾病的關聯性受到關注的D-氨基酸在小腸內將來源于腸內細菌的D-氨基酸作為基質,由宿主生成過氧化氫,從而殺死病原菌。但是,報告只是在盲腸內確認了4種腸腔內的游離D-氨基酸,沒有關于大腸腔內的報告案例。在本研究中,開發出了基于LC-MS/MS手性氨基酸高靈敏度同時分析法的、無需衍生化的預處理法以及檢測方法,進行結腸內容物檢測,并以無菌小白鼠以及普通菌群定植小白鼠的結腸內容物為樣品,對來源于腸內菌群的D-氨基酸的檢測進行了嘗試。結果,檢測出了14種游離D-氨基酸,關于其中的12種(D-Ala、D-Arg、D-Asp、D-Gln、D-Glu、D-allo-Ile、D-Leu、D-Lys、D-Met、D-Phe、D-Ser、D-Trp)濃度,已確認普通菌群定植小白鼠的濃度明顯高于無菌小白鼠,由腸內菌群合成,并釋放至腸腔內(下圖)。其中,D-Arg、D-Gln、D-allo-Ile、D-Leu、D-Lys、D-Met、D-Phe、D-Ser、D-Trp是從腸腔內檢測出的物質。此外,根據很可能與上述D-氨基酸生成相關的腸內細菌的探索結果,顯示與Firmicutes門、特別是Lachnospiraceae科、Ruminococcaceae科、Erysipelotrichaceae科所屬細菌相關。
該結果表示,LC-MS/MS手性氨基酸高靈敏度同時分析法在結腸內容物的手性氨基酸檢測中,可進行高精度的定性與定量分析,適用于痕量D-氨基酸的檢測。此外,本分析法無需衍生化等復雜的樣品處理,可實現省時的高通量檢測。有助于推動來源于腸內菌群的新生理活性物質研究,以及對備受期待的D-氨基酸為對象的研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