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塵污染管控常態化 揚塵監測設備助力港口揚塵
揚塵污染管控常態化 揚塵監測設備助力港口揚塵
2020年8月,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北京發布了報告《2019藍港先鋒:中國典型港口藍天行動力評價》,其中主要典型港口城市2019年PM2.5年均濃度達標比例為30%,而典型內河港口城市的達標比例僅為11%。除此之外,干散貨碼頭的揚塵問題也較為突出。
《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0》顯示,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顆粒物和碳氫化合物(HC)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比例分別為28.2%、24.2%和19.8%,揚塵是空氣污染物PM2.5、PM10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數據表明,深圳、上海、香港等港口城市船舶所排放的廢氣占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20%-40%。
由此可見做好港口碼頭揚塵污染管控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尤其是散貨碼頭的揚塵污染。
另一個港口揚塵污染非治不可的原因是:隨著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鐵路和水運將成為我國大宗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2018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出,將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作為主攻方向,力爭通過3年時間,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減少4.4億噸。
針對上述問題,業內人士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港口揚塵污染治理設施需進一步加強。港口堆場應日常開啟環保抑塵設備,加強裝卸貨物、車輛沖洗等過程中揚塵問題的控制,在出發前規范車輛苫蓋;在港口堆場、道路安裝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并通過相關信息平臺公開實時監測數據。
二、港口碼頭揚塵污染長效管理機制。針對揚塵問題,港口公司應強化對運輸環節的揚塵控制措施,有條件的可以配備揚塵在線監控設備實時監控,并將實時監控結果向公眾開放,請公眾監督。
深圳中環環保揚塵監測設備符合上述港口揚塵監測要求。該設備主要由揚塵監測單元、噪聲監測單元、氣象監測單元、數據采集處理單元、數據傳輸單元、LED屏顯示單元、太陽能供電單元、視頻字符疊加器單元組成,具有對港口環境的PM2.5、PM10、環境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大氣壓力、風速風向、噪聲等參數的監測及視頻監控等多種功能,實現港口環境參數的監測、展示、數據上傳、視頻疊加功能,并可對接相關部門,將數據實時上傳至監控平臺,實現港口環境24小時實時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