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杰魯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水解酸化池調試
1、調試工作前的先決條件
調試前的先決條件包括全部機械設備和儀表在調試工作進行之前已經進行初步調試,并確認可投入使用;所有的構筑物和工藝管道均已經清理完畢;各構筑物均已經進行閉水試驗,經過監理方和各方同意驗收;各構筑物經過初期的清水試驗,確認構筑物能滿足設計要求。
2、確定調試過程中需要培育的菌種
通過對以往污水處理的經驗,活性污泥法主要菌種為細菌和有關的微生物,培育菌種的菌源采用活性污泥或者采用化糞池污泥,或者直接使用人類糞便污水作為菌源;加入的菌源要求不存在對微生物有害作用的重金屬物質。
3、初步向池內投泥加水
(1)投加厭氧污泥,投加的污泥量為30~50kg/m3(污泥按95%含水率算),投加污泥后注入部分稀釋后的生產廢水,內循環3~4天再進水。適當投加營養物質,提高污泥活性,可添加家畜糞便作為營養物質。
(2)先注入池體約三分之二的清水,然后注入少量生產廢水(保證混合廢水的COD不能太高)。
(3)進水水量控制在設計進水的20%~30%左右,隨后逐步增加進水量。生產廢水水量為2000m3/d時,COD=13000 mg/L,需稀釋至COD=2000~4000 mg/L,則生產廢水水量定為310m3/d,加清水至進水量為2000m3/d左右。若容積負荷太高,可減少生產廢水進水量。
4、進一步加大污水的加入量
在上次加入污水量的基礎上,加大污水的投加量,重復上面的步驟。在進行調試的過程中,要求隨時觀察水質的變化情況,對出現的問題隨時處理,否則將對微生物產生很大的影響。
5、加大污水量達到設計要求
由于通過前期的培育,池中有了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將污水加至設計水位,重復上面的曝氣步驟,直到達到想要的結果,查看池中水質分布情況和填料上膜的生長情況,針對性進行下部工作。
6、馴化
在達到設計要求后,池中的微生物還不能達到立即進行連續處理的能力,要求進水維持一段時間的間歇運行,直到水中有了大量的微生物和掛膜已經達到一定厚度,完成菌種的馴化,才可以連續進水,連續曝氣,不間斷的運行。
7、 PH:測定該混合廢水的PH并記錄,投加石灰調節廢水PH至6~8,PH值通過酸度計測定。
8、 COD: 測定該混合廢水的COD并記錄,及時調整進水量,控制好容積負荷。
9、 DO:兼氧環境,DO在0.2~0.5,可用便攜式溶解氧儀測試。廢水作跌水流入,從而達到自然充氧的目的。
10、排泥:池內安裝1#和2#污泥泵,1#和2#污泥泵均為每天開啟1次(也可監測沉降比決定是否需要排泥),每次15-3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據實際情況延長污泥泵的開啟時間或縮短開啟周期,反之亦然。
11、掛膜:定期檢查池內填料掛膜情況,是否有堵塞等,及時清理。還需注意當系統停止運行時,要始終保持池內水位沒過填料層,以免填料被暴曬老化,更嚴重的是微生物死亡,填料結塊硬化。
12、監測項目:COD、PH、DO、沉降比。
13、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PH過高或過低——增加或減少堿量
(2)COD過高——降低生產廢水進水量
(3)掛膜不好——容積負荷太大,降低生產廢水進水量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