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水回用設備可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閱讀:863 發布時間:2021-10-14
近百年來,城鎮化、工業化、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爆發式增長,給全球水資源和水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當務之急是緩解當前水資源短缺,減少污水排放。使用中水回用設備可以改善存在的問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污染的循環利用。
所謂中水,主要是指以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為水源,經適當處理后用作雜水。其水質指標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間,稱為再生水,相應的技術稱為再生水技術。處理后的中水可用于沖廁、園林灌溉、道路清潔、城市噴泉等。對于淡水資源、城市供水嚴重不足的缺水地區,利用中水技術不僅可以節約水源,也使污水無害化。它不僅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重點推廣的新技術、新工藝。因此,我國中水回用的定位是,“十五”期間,要求污水處理能力的10%經過進一步處理后回用,這是一個很大的數目,為中水回用創造了基礎條件。在環境保護“十五”規劃中,“城鎮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被列為重點支持的九大工程之一。根據規模,中水系統分為建筑中水、住宅中水和城市中水三個基本系統。建筑中水系統針對單個建筑或多個相鄰建筑,處理規模小;生活區中水系統是指小范圍內的中水系統。管理相對集中,處理和運行成本相對較低,供水質量相對穩定。
中水回用設備可應用于以下工業廢水:
1、造紙、醫藥、醫院、啤酒、城市生活污水、化工、電鍍、涂料、線路板、紡織、漂染等行業廢水達標排放;
2、各種表面處理工藝的清洗用水;
3、陽極、陰極電泳漆等行業廢水*。
中水處理工藝的選擇必須在大量數據調查和系統實驗研究的基礎上謹慎進行。如果中水處理工藝標準選擇過高,會增加中水處理設施的初期投資、運行成本和日常維護費用,增加中水處理成本和中水用戶負擔。但如果選用的中水處理工藝標準過低,則中水水質將達不到相關標準,影響中水的正常使用。
隨著我國水資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進一步加劇,人們節水和污水回用的意識日益增強。通過建立中水回用設備工程,制定合理完善的回用水質標準,開發高效廉價的污水回用處理技術,我國中水回用行業將有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