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曹女士
- 電話:
- 400-6111-883
- 手機:
- 售后:
- 4006-111-883
- 傳真:
- 86-21-34615995
- 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天雄路166弄1號3樓
- 網址:
- www.yeasen.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
攻無不“克”的無縫克隆為何備受青睞?導讀在經歷了多次PCR、酶切、連接、轉化后,有些小伙伴仍會面臨克隆陽性率低的情況,每一步都認真地完成,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今天小翌給大家介紹一下近年來備受科學家們青睞的“無縫克隆”。相比于傳統的酶切克隆,無縫克隆更快更靈活,不受酶切位點限制,可以在質粒的任何位點進行一個或多個DNA段的插入。傳統酶切克隆1.受限制性內切酶的限制2.連接效率低:T4DNA連接酶連接效率具有序列的偏好性3.耗時長:酶連過夜4.多片段克隆困難圖1.傳統酶切克隆無縫克隆1.無需考慮酶
-
一、DSS構建的UC模型特點通過給予動物自由飲用不同濃度的DSS(MW:36000~50000)水溶液,根據用藥時間及用藥周期可制成急性和慢性兩種結腸炎模型。該模型癥狀表現與人類UC極為相似,主要表現為腹瀉、黏液樣便、糞便潛血、肉眼血便、重量減輕、活動度減少,毛色變差等。表1DSS結腸炎模型組織學特征DSS結腸炎模型類別急性期結腸炎模型慢性期結腸炎模型組織學改變結腸充血、水腫、變短、變脆、重量長度比增加結腸明顯縮短出現不同程度的結腸潰瘍粘膜增厚、淋巴結腫大黏膜水腫、杯狀細胞缺失、隱窩腫脹破壞杯狀
-
國際期刊 | IF10.151!翌圣PCR產品助力中科院發高分文章
國際期刊|IF10.151!翌圣PCR產品助力中科院發高分文章氮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須的大量營養元素之一。NLP(NIN-LikeProtein)家族是植物*的一類轉錄因子,能夠結合靶基因啟動子中的硝酸鹽響應元件(NitrateResponseElement,NRE)來激活下游基因的表達,參與調節植物氮代謝過程。為了適應缺氮的土壤環境,豆科植物演化出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方式來獲得空氣中的氮源。但是共生固氮是一個高耗能的方式,需要消耗植物大量的光合產物。因此,豆科植物必須嚴格控制根瘤數量和固氮活性,平 -
生物藥質控的百搭款——E.coli殘留DNA檢測試劑盒宿主細胞殘留DNA是生物制品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工藝相關雜質,它不僅會降低生物藥的有效性,還可能帶來傳染性或致瘤性等安全問題。因此,各國的監管機構都對生物制品中殘余DNA的含量進行了限制。圖片來源:pexelsWHO和美國FDA現行指導方針推薦成品中殘留DNA不高于10ng/劑,美國FDA還指出生物制品宿主細胞殘留DNA不高于100pg/劑。歐洲藥典通則規定生物制品殘留DNA限度不超過10ng/劑,但對個別疫苗的殘留DNA限定標準更嚴格,如甲型肝
-
重組人纖維連接蛋白(recombinantHumanFibronectin,rFN)——促進細胞生長,貼壁基質蛋白纖連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種細胞外糖蛋白,分別以可溶形式存在于體液中,或以不可溶形式存在于細胞外基質中。作為主要的細胞粘附分子之一,FN在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如胚胎生成,傷口愈合,止血和血栓形成等。在細胞培養中,纖連蛋白(FN)可以作為細胞培養基質,促進細胞生長,提高細胞貼壁率,增強細胞代謝水平,縮短細胞生長時間,提高雜交瘤細胞融合率等。翌圣生物科技
-
mRNA疫苗生產中的重要底物——假尿苷三磷酸和N1-甲基假尿苷三磷酸
mRNA疫苗生產中的重要底物——假尿苷三磷酸和N1-甲基假尿苷三磷酸疫情的持續使全球對苗的需求變得尤為迫切。mRNA疫苗領域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發展。與傳統的滅活疫苗和減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備生產周期短,安全性更高等優勢。更重要的是,在研發上,mRNA疫苗能夠快速地更新迭代,因此在應對不斷出現的冠突變株上更勝。然而,mRNA疫苗的研發也面臨一些難點,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mRNA的免疫原性。mRNA作為外源物質,進入人體后會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而引發由mRNA本身引起的炎癥反應,并可能 -
國際期刊|翌圣qPCR榮登CTM,助力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種血液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是以骨髓中異常克隆漿細胞為特征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約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10%。多發性骨髓瘤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癥、貧血、急性腎損傷,而且對細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無法治愈,復發和難治是主要的臨床問題。2022年2月20日,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院整合醫學學院楊燁教授和顧春艷教授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Clini
-
qPCR產品榮登《Circulation》助力心腦血管疾病治療
國際期刊|翌圣qPCR產品榮登《Circulation》,助力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新靶點探索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圍內第一大致死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程緩慢,病程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的上升會顯著加速動脈粥樣化的進程。因此,目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策略是降低血液中的LDL-c。市場上常見的降脂類藥物通過不同的機制均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但無論膽固醇控制的程度如何,仍會有至少20%的患者在出現臨床表現后3年復發心肌梗死。目前迫切需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