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青島清永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土壤修復風口將至 資本盛宴背后仍需思量
有“土十條”之稱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5月31日正式出臺。這意味著,繼大氣污染防治后,土壤污染將成為我國重拳治理的又一領域。可以預見的是,萬億元級土壤修復市場將加速啟動,土壤修復成為環保產業下一個“風口”。
根據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2014年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污染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分別占比為11.2%、2.3%、1.5%和1.1%。我國嚴重土壤污染區就達320個,約548萬公頃。如此大面積的污染土地,可以想見會在土地修復方面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從國外的治理經驗來看,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修復,無論在效率與技術上都相較*的大包大攬更具優勢。我國的污染土地的修復自然也要走市場化之路。然而,在看到污染土地修復巨大市場前景的同時,也必須得正視,污染土地修復廣闊市場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嚴重而大面積的土地污染基礎之上,修復市場越大,越證明土地污染之嚴重。那么,在公眾的角度,他們zui關心的其實還是被污染土地如何獲得的治理與修復,受損的環保權益,又何時得到應有的補償,如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乃至“邊修復邊污染”的老路?
萬億級的土壤修復市場,在相關企業那里是讓之垂涎的資本蛋糕,而對于相關*部門而言,更是同樣難估量的治理政績與治理資金的使用權。正視這一點,就有必要對于可能出現的“以污染養治理”的行政心態予以警惕和防范。而污染治理市場也并非是現成的,倚仗市場化治理之路,也不意味著*部門可以當甩手掌柜。比如有效的治理,必須建立在對污染土地充分、詳盡、的信息披露之上,并加強對土地使用情況的動態監控。此外,土壤修復還必須與民眾對污染土地狀況的知情權等環保權利充分對接。污染土地的治理與修復過程,也應該創造條件讓民眾參與。一方面,這是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環保權益的題中之義;另一方面,也只有讓民眾的有效參與和監督變成現實,治理和修復的效率與質量才能獲得根本上的保障。而土壤修復牽涉到巨額的治理資金分配,引入市場化操作,也應該保證每個環節的透明,讓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每一個程序的操作都在陽光下進行。這方面其實對于所有領域的環保治理都是同樣的要求。
看到土地污染背后巨大的修復市場,也要看到對應的民眾環保權益的巨大損傷;堅信市場化修復的效果,也要看到環保觀念、機制、執法優化的迫切性。總而言之,萬億級的土壤修復市場,不應該只是成全一場浩大的資本的盛宴,它只能落腳到對民眾環保權益的深度還原之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