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青島清永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京津冀治水迎新規 生態補償卻顯蹣跚
回眸2015年,“京津冀一體化”恐怕是中國zui熱話題之一。
京津冀三地歷*原本就是“共同體”,天津、北京曾隸屬河北(直隸),這兩座城市都曾作為河北省省會。隨著時間推移,天津發展腳步逐漸落后于北京,而河北強調服務京津,發展減緩,產生“周邊塌陷”、“環首都貧困帶”等現象。事實上,京津冀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且三地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北京集聚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問題突出。同時,區域發展差距懸殊,京津兩極過于“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于“瘦弱”,特別是河北與京津兩市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公共服務水平落差明顯。另一個突出問題是,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嚴重超采,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已成為中國生態聯防聯治要求zui為迫切的區域。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京津冀三地開始扮演“合伙人”角色,三地分工逐漸明晰。北京“瘦身”,天津“健骨”,河北既要當好“陪練”,又要“高顏值”,京津冀“合伙人”之路任重道遠。資料顯示,京津冀土地面積21.8萬平方公里,常駐人口約為1.1億人。由于水資源嚴重短缺,加之長期對水資源的掠奪性開發,京津冀已成為我國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地區之一。
雖然經過多年水利建設,京津冀區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防洪、供水等工程體系,在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口和產業高度集聚,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致使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惡化、水污染嚴重、防洪體系不完善等水問題仍然突出。
日前,水利部消息稱,經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水利部已印發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充分發揮水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約束引導與支撐保障作用,著力解決水資源瓶頸制約,切實提高區域水安全保障程度。
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規劃以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為剛性約束,以水資源循環利用為前提,以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以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以流域區域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科學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京津冀水利建設目標與控制性指標。
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指出,燕山太行山區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保護為重點,嚴格產業準入制度,調整種植結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山前平原區重點構建“山區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干線——骨干輸水渠道”為一體,覆蓋中東部地區的水源配置體系,發揮對京津冀水源統籌調配作用;中東部平原區通過南水北調東中線及引黃增加供水,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東部沿海帶加強河口綜合治理,加快海堤工程建設,保障沿海經濟區和城市防洪防潮安全。
近年來,按照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安排部署,河北的水*地向北京、天津輸送。引灤入津、南水北調保障著天津和北京水資源的正常供應。京津要得到一庫清水,就需要同河北合作,共同治污。同時,國家也為河北修建水庫、開發水資源等提供了相應支持,北京和天津也為河北治水提供了幫助。北京的供水管網覆蓋河北某些地區,按照區劃,河北要為這些地區單獨提供供水設施,投資就比較大。區域一體化,水源調配要通盤考慮。除此之外,京津冀三地涉水縣市已形成共識,即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能有效緩解區域內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
盡管有共識,但目前京津冀在省市、具體流域等層面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進展仍顯緩慢,存在多重阻力。以引灤入津工程為例,盡管近年來天津市與河北省多番商議生態補償事宜,但目前仍未建立。而對于這筆生態補償資金,河北省近兩年已缺乏爭取的積極性。
除了補償資金規模,津冀在水環境保護的標準方面也難談妥。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天津市想參照浙江、安徽的新安江跨流域補償模式,由中央、河北、天津各出1億元補償灤河生態保護,但這一機制仍然擱淺,主要原因是河北省能保證入津水量、但不能保證水質。有關人士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等部委牽頭,以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為硬約束,組織京津冀三地職能部門及有關專家展開聯合調研,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方式和標準,加快形成生態補償機制。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