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青島清永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產能過剩再次來襲 光伏產業逆襲成功
我國光伏產業在走過了輝煌期后,自2008年開始逐步走向低谷,至2010年全行業出現了虧損,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并延續至2012年。
由于作為zui大市場的歐洲需求低迷以及中國與歐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光伏電池產業進入2012年以來持續面臨困境。即使是曾經成為zui大企業的尚德電力,其核心子公司也難免陷入破產。在中國光伏行業,目前即使是中堅企業,也需要依靠當地*的援助才能勉強支撐。不過,目前的市場行情也出現了復蘇勢頭。zui大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60%,而大型企業天合光能的純損益已經實現扭虧為盈。
據美國調查公司NPDSolarbuzz統計,利用光伏電池板進行發電的模塊的平均價格自2012年第二季度至同年第三季度下跌了12%,但在今年同期的下跌率還不到1%。在歐美市場,德國Q-Cells等虧損企業的重組正在推進,供應過剩情況正在減輕。
以中國、日本和美國為中心,光伏電池的需求正不斷擴大,2013年第三季度的需求達到900萬千瓦,創出歷史新高。NPD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預測稱,“2014年將比2013年預期增長30%,達到4500萬千瓦”。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果不進行重組,將面臨供應過剩問題加劇的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3年三季度以來,包括晶科能源在內的幾家*的光伏組件廠商紛紛重返盈利。從晶科能源的角度來說,能夠在逆境中實現盈利真的很難,很不容易。同時,在上述實現盈利的光伏企業中,一些廠商提出了新的產能擴張計劃。這也引發一些券商分析師給出了光伏行業在2014年產能仍將過剩、行業供大于求的預測。
2013年9月1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導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條件》)在結束意見征求之后正式對外發布。《條件》針對光伏硅片、電池組件等制造業各環節在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等多個方面劃定門檻,不符合條件的光伏制造企業和項目將受到嚴控。研發投入成為規范條件中zui受關注的一項門檻。按照公布的準入條件,光伏制造企業必須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資質,且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相較以往,準入條件全面提高。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