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原玉米產區農戶儲糧減損技術集成與示范 東北玉米水分測定儀
“東北平原玉米產區農戶儲糧減損技術集成與示范”和“偏高水分玉米、稻谷保質儲藏技術研究與開發(東北地區)”兩個子課題啟動會,全面啟動子課題的組織實施工作。遼寧省糧食局常務副局長楊喜海、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徐銘、沈陽新民市副市長趙玉成到會并講話,東北三省糧食局、示范點糧食局、鄉鎮人民政府、示范點代表及子課題研究人員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品種,種植面積大,產量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東北地區是我國玉米主產區,每年總產量達3400萬噸,約有70%的糧食是儲藏在農戶家中,這部分糧食儲藏分散,甚至無的儲藏容器,加之管理人員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均較低,使農戶糧食在儲藏期間的霉變、鼠食等問題嚴重。據資料顯示,損失約在8%~10%,有些地區損失率甚至更高。在三省開展農戶玉米儲藏減損技術集成與示范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非常及時和急需的,通過三省的示范及推廣,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東北玉米水分測定儀
“東北平原玉米產區農戶儲糧減損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針對東北平原氣溫寒冷、濕度大的儲糧生態特點和收獲后玉米易發霉和易發生鼠害的特性,對玉米產后農村儲藏損失現狀、問題和對策進行調查分析。篩選、集成開發適合該區域特點的農戶儲糧新倉型、防鼠、防霉綜合技術和設備,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通過在示范點進行應用示范,培養農村儲糧技術骨干,協助農戶儲糧技術推廣。
“偏高水分玉米、稻谷保質儲藏技術研究與開發(東北地區)”課題,通過對偏高水分的玉米和稻谷在儲藏過程中糧情變化、水分變化、品質變化、微生物生理狀態變化等內容進行跟蹤檢測和系統研究,開發出適合東北地區的偏高水分糧食(玉米和稻谷)保質儲藏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制定相關技術規程。同時,在東北平原建立示范點,開展偏高水分玉米、稻谷安全儲藏實倉試驗和應用示范。
兩個子課題的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的任務、實施方案、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計劃。吉林省糧食局于躍忠處長等各單位代表,對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制作了9套儲糧裝具和黑龍江中良倉儲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帶來的3個不同材質的樣機資料分別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與建議。認為兩個研究單位在國家糧食局于11月10日在京舉行的課題啟動會后,一方面按照國家糧食局會議精神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征求農戶儲糧裝具方案意見,充實內容,完善方案;一方面抓緊時間采購原材料、制作儲糧裝具。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完成了國家糧食局提出的今年一定要完成裝糧試驗任務,說明兩個研究單位對此項工作十分重視,為課題研究開了個好頭。 東北玉米水分測定儀
課題的兩個研究單位表示有國家糧食局的正確領導和東北三省糧食局及示范點政府大力支持,在課題啟動會精神的指導與鼓舞下,有信心把課題完成好。下一步準備對東北三省農村儲糧現狀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已做出的幾套裝具的基礎上再進行優化,從價格上更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狀況。會后兩個研究單位與東北三省糧食局及示范點的代表對課題的有關具體問題進行了協商,以確保課題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