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各項參數名詞介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各項參數名詞解釋:
基態:自由原子、離子或分子內能較低的能級狀態。通常將此能級的能量定位零。
激發態: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原子外層的一個或幾個電子可轉移到離核較遠的軌道上,這種新的原子運動狀態叫激發態(一般指較低激發態)。
能級:具有特定內能的自由原子、離子或分子的量子狀態。該能量常用電子伏特表示。
電子躍遷:一個原子、離子或分子中的一個電子從能級E1到另一個能級E2的過程。
共振能:原子通過吸收一個光子從基態轉變為共振能級時所需的能量。
電離能:從一個基態原子中移去一個電子所需的較小能量。
激發能:原子由基態轉變到高于基態的給定能級所需的能量。
共振線(分析線):對應與共振能級和基態間躍遷的譜線。
當電子從基態躍遷到一激發態時,于所吸收能量對應的光譜線叫做共振吸收線。而由一激發態躍遷回基態時,于所釋放能量對應的光譜線叫做共振發射線。
特征譜線:用原子發射、原子吸收或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氣相中的待測元素濃度時所用的譜線。包括共振線和其他譜線。
原子吸收光譜:處于基態或者能量較低的激發態的原子,受到光輻射時僅吸收其特征波長的輻射而躍遷至較高能級。把原子所吸收的特征譜線按波長和頻率的次序進行排列的譜線組。
原子吸收光譜法:基于測量蒸汽中原子對特征電磁輻射的吸收測定化學元素的方法。
原子化作用:將含有待測元素的化合物轉變成原子蒸汽。
原子蒸汽:含有待測元素自由原子的蒸汽
火焰:是一種狀態穩定、連續流動的熱氣體混合物。其熱量來自燃料和氧化劑之間強烈的、放熱的、不可逆的化學反應。通常由一燃燒區、二燃燒區和椎間區組成。
燃料:為原子化作用和激發作用提供所需能量而采用的一種能與氧化劑反應的還原劑。
放電燈:此種燈充有能被高電壓下通過的電流激發的蒸汽或氣體,并產生所含元素的特征線。
空心陰極燈:屬于放電燈的一種,其陰極是含有一種或多種元素的空心體。操作時能使陰極濺射,產生的元素蒸汽發射出特別窄的特征線。
譜線:經歷一次電磁躍遷的原子所發射或吸收的電磁輻射,其頻帶非常狹窄,此輻射形成一個峰,用峰值波長來表征譜線,并對應于發射或吸收的較大值。
譜線變寬:由于發射原子的熱運動(多普勒效應)、電場(斯塔克效應)、自吸和壓力(洛侖茲效應)而引起的譜線較理論寬度的增加。此現象導致測量靈敏度的降低。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