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近現代的科技史上,有許多“日本第一”是由島津制作所創造的,比如首次放飛載人氫氣球、首個氯化物型蓄電池的制作、首臺日本國產醫用X射線設備的推出等等。每一項都伴隨著日本社會的產業升級和進步,都鐫刻著島津對社會需求的敏銳洞察。日本的第一臺GC(氣相色譜儀)也是在這樣的創新精神下誕生的,讓我們一起回到20世紀50年代,了解一下GC誕生的故事吧。
島津源藏放飛載人氫氣球
50年代,日本正步入戰后產業復興的快車道,多個大型石化工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標志著國家產業重心正逐步由重工業向輕工業轉型。石化工業的一個重要產物是塑料,塑料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耐熱性、耐腐蝕性和電絕緣性等優異性能,因此在工業領域被廣泛應用。二戰前美國和英國就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塑料產業了,二戰后,日本通過引進海外的技術和資金、創辦相關企業,迅速將塑料產業國產化,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
石油化學工業園區
石油根據沸點的不同,分餾可以得到輕油,再經過高溫分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產物,最后通過加熱和加壓聚合得到聚乙烯等石油產品,每個步驟都涉及溫度的控制和成分的檢測,以獲取高純度的中間產物。
聚乙烯塑料顆粒
當時日本使用的檢測方法叫做“精密分餾法”,不僅分離精度低,而且處理時間久,處理一個樣本要花費一天一夜甚至一周的時間進行,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1952年,英國化學家A.J.P.馬丁博士研發出了氣相色譜法,可以將目標物汽化、分離并逐一檢測其成分。氣相色譜法相較于精密分餾法的分離精度高出百倍以上,分離的時間也只需要1個小時,還可以在高靈敏度分離的同時進行微量成分的檢測。
1956年,島津閱讀了馬丁博士的論文,了解到氣相色譜法的優越性后,馬上作出了開發氣相色譜儀的決定。在研發時期獲得了京都大學的幫助和指導,最終于1957年順利開發出了日本國產第一臺氣相色譜儀GC-1A。當年在日本化學會上首次亮相時就受到了熱烈的反響,展示區域前人頭攢動,人多到甚至寸步難行。
GC-1A
GC-1A的質量遠遠超過預期,和進口的產品比也不遜色,且價格實惠,還能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改良,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訂單如雪花般飛來,甚至出現了單個石化工業園區一次性訂購數百臺的盛況,讓那段時間的島津忙得幾乎腳不沾地。
在此之后隨著越來越多廠家的加入,市場競爭變得愈發激烈,但也推動了氣相色譜技術的持續進步與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GC的應用也從石油化學領域擴展到了食品、環境、生物化學等領域。島津堅持研發與創新,積極解決客戶問題,為客戶做定制化開發和改良,比如開發新的檢測器和進樣器等,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評價。
島津GC發展史
如今,島津的最新款氣相色譜儀GC-2050已經上市,它的系統寬度只有350mm,比一臺微波爐還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實驗室空間,同時還做到了更節省電能和載氣消耗量,進一步體現了島津的用戶思維。
GC-2050
GC-1A的誕生故事也是島津客戶至上、創新進取精神的體現,它堅持 “以科學技術為社會做貢獻”的創業宗旨,不斷以科技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為解決社會難題、促進社會進步貢獻著力量!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