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資源缺乏 海水淡化技術受寵
淡水資源緊缺已發展為一個性的問題,而我國的形勢同樣嚴峻。為此,繼續發展海水淡化、保障水資源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除了先后完成多項示范工程外,關鍵配套的海水淡化設備的研發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不過,相關人士表示,我國海水淡化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仍需加速,海水淡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仍與*水平存在10年左右的差距。專家指出,針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現狀,可加大研發力度,尋求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海水淡化企業“走出去”。與此同時,對于國內海水淡化產業,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確支持政策。
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作為緩解水資源短缺形勢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永潔達牌海水淡化設備
首先,淡水資源緊缺已發展為一個性的問題。聯合國曾多次發出警告,除非各國采取有力措施,否則到2025年世界將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供應。在我國,當前面臨的淡水資源緊缺形勢同樣嚴峻。我國城市供水不足現象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后逐年擴大。水利部資料顯示,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有四百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一百一十個,日缺水量達1600萬立方米,年缺水量約6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
其次,生活用水、工業用水以及生態用水這三方面將給我國未來淡水資源帶來更大壓力。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程師阮國嶺說,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城市居民人口比重不斷上升,而城市人均生活耗水量大大高出農村人均生活耗水量,使得我國生活用水量將上一個臺階。同時,目前我國多數城市都處在大規模建設中,高耗水的工業發展仍是必然趨勢。此外,城市發展和綠化等生態用水也是淡水資源消耗的一個重要因素。
專家指出,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當務之急。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淡水,其總量約占海水的97%,相當于zui大而穩定可靠的淡水儲庫。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對緩解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截至2010年底,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海水淡化工作,海水淡化的產能已達到日產3900萬立方米。目前海水淡化已成為中東各國、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