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會議回顧】分論壇二: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
2025年07月18日 15:57:13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183

2025年7月8日—11日,第十五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在西安隆重召開。分論壇二主題為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
2025年7月8日—11日,第十五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在西安隆重召開。本屆研討會主題為 “加強生命科學儀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開創平臺技術共享新模態”,主要圍繞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技術開放共享機制和關鍵技術創新、公共平臺智能化管理、專業技術支撐隊伍建設、大型儀器設備前沿技術和儀器設備自主研發等專題展開交流研討。
論壇第一單元



論壇第一單元由浙江大學方三華正高級工程師主持。
北京大學何其華教授介紹了熒光壽命及熒光壽命成像技術及在生物醫藥研究中的應用,并重點介紹了雙光子熒光壽命成像在腫瘤代謝、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相關研究領域的應用。
北京大學黃小帥研究員團隊為滿足高軸向分辨率、快速成像和低光毒性等需求研發了多項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包括活細胞三維各向同性分辨率的快速超分辨成像技術系統、多層結構光照明顯微鏡、超分辨率熒光與無標記光學衍射層析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
廣州超視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珂分享了超視計公司針對活細胞長時程超分辨場景提供的全棧式成像解決方案,列舉了HIS-SIM、SIM-Supreme、Cell Xpanse、FINER等一系列硬件軟件產品的技術優勢,及其在多個領域的應用案例。
論壇第二單元




論壇第二單元由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蔡文娟高級工程師主持。
北京大學施可彬教授聚焦無標記光學層析三維體成像,介紹了其團隊近期發展的全景式無標記高時空分辨成像技術,并列舉了其在活細胞超分辨成像中的應用。
西安交通大學孟令杰教授團隊為解決光診療技術的熒光探針存在靶向精度不足、聚集態發光淬滅嚴重以及光熱-光動力-熒光性能失衡等問題,提出分子固定調控激發弛豫通道策略。此外,團隊針對激發態能量耗散問題還開發了有機納米晶的制備調控新方法。
清華大學王文娟高級工程師系統介紹了相分離研究中的關鍵光學成像技術,重點介紹該平臺在高通量共聚焦成像、熒光光譜成像、熒光壽命成像(FLIM)和超分辨成像等方面的技術發展,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方法學參考和技術支持。
徠卡顯微系統(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易海英展示了徠卡的TauSTED Xtend技術。TauSTED Xtend是通過STED與熒光壽命成像相結合的一種兼具成像分辨率和溫和性的技術,解決了STED技術很難適應活細胞的動態過程這一痛點。
論壇第三單元





論壇第三單元由清華大學王文娟高級工程師主持。
浙江大學方三華正高級工程師介紹了超級分辨率徑向波動技術(SRRF)在亞細胞過程動態觀測中的優勢,并詳細介紹了其團隊針對NanoJ-SRRF平臺的參數設置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指出,通過結合 AI 和多模態技術未來SRRF性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上海科技大學李曉明正高級工程師從平衡物鏡工作距離和分辨率、選擇更靈敏的檢測方法、選擇更加溫和快速的光切技術、采用適當的圖像后處理等幾個方面分享了生物厚樣品高分辨率成像的經驗。
北京大學單春燕高級工程師總結了超分辨技術在細胞內超微結構解析、細胞器動態相互作用、分子定位與互作分析、生命核心調控過程動態追蹤等方向的應用情況,分享了超分辨顯微鏡結合深度學習和新型熒光探針開發過程,推動超分辨動態定量分析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郭文靜高級工程師指出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在發育生物學和疾病機制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并詳細介紹了這項技術在細胞譜系解析過程中的應用,以及該技術與空間轉錄組、微流控等技術聯用的可能性和融合運用后的優勢。
儀景通光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易鑫博士介紹了EVIDENT研發的新一代超高分辨轉盤共聚焦系統IX85-SpinSR。該系統針對傳統顯微設備在分辨率、拍照速度、熒光信號等方面的問題設計,能夠輕松實現多色長時間超高分辨(110nm)成像,適合捕捉精細結構的快速動態過程。
論壇第四單元





論壇第四單元由浙江大學方三華正高級工程師主持。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任小雨工程師從樣本制備、成像參數調節、圖像數據的標準化處理,以及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等關鍵實驗環節切入探討了熒光共定位實驗全流程中的技術難點與優化策略。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蔡文娟高級工程師系統總結了鈣成像技術在植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并對植物鈣成像的發展和常用顯微工具/數據分析做系統梳理,支持植物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進行順暢高效的相關鈣成像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璞教授探討了類器官在組織成像中的應用價值,同時詳細闡述了受激拉曼技術在組織成像中的原理、優勢和應用實例,通過對類器官和受激拉曼在組織成像中的綜合分析,為生物醫學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南京理工大學左超教授闡述了非干涉定量相位成像與衍射層析顯微技術的核心原理、關鍵儀器設計以及在高通量活細胞動態觀測、病理研究和藥物篩選等生物醫學領域的突破性應用,展望其推動生命科學定量化研究的巨大潛力。
西安交通大學郝英工程師聚焦跨尺度多模態顯微成像平臺的建設及應用,介紹了西安交通大學多模態生物顯微成像平臺的建立及生物顯微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典型應用案例。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第十五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分論壇五:分子互作技術論壇
本屆研討會主題為 “加強生命科學儀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開創平臺技術共享新模態”2025-07-17 09:05:23 -
預算1173.848萬元 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采購文物保護專用設備
近日,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呼和浩特市政府采購中心組織公開招標,采購超景深顯微鏡、便攜式紅外光譜儀等文物保護專用設備,預算1...2025-07-16 09:55:41 -
近日,大連工業大學就“大連工業大學分析測試平臺建設項目-教學、科研平臺建設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554.5萬元。2025-07-16 09:25:27
-
近日,江陰疾控中心就“江陰疾控中心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134萬元。2025-07-16 09:10:51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