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合肥研究院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3年12月04日 15:05:13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楊 點擊量:9817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孟國文和韓方明團隊,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將鋰離子嵌入碳(石油焦炭和石墨)中形成負極,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產生能量。鋰離子電池具有轉換效率高、循環壽命長、能量密度高等優點。然而而以石墨為負極的鋰離子電池難以滿足移動設備、電動汽車和儲能電網等對更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需求,故研發新型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體系尤為重要。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電池的能量和功率性能。因此,研發比石墨負極具有更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負極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成本低廉的二氧化錫(SnO2)和四氧化三錳(Mn3O4)等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是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材料之一。然而,這類材料的導電性差、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大,制約了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此前,有研究通過納米化以及與各種碳材料導電框架形成復合結構等措施,提高了過渡金屬氧化物活性材料的導電性,并有效緩釋了其體積膨脹。而在此過程使用了大量的導電劑、粘結劑、集流體等非活性組分,導致電極材料出現比能量密度低、離子傳輸通道受阻和功率密度低等問題。因此,設計構筑“一體化”集成的碳框架活性材料載體,對提升電極容量、倍率性能和穩定性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孟國文和韓方明團隊,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此前,該團隊創制了縱-橫互連三維碳管網格膜,并以該網格膜作為對稱型雙電層電化學電容器的電極,構筑了小型化高性能濾波電容器。以此為基礎,該團隊以這種三維互連碳管網格膜作為骨架,構建了結構穩定、導電性好和鋰離子遷移暢通的一體化自支撐鋰離子電池負極,并剖析了其機理。
該研究以團隊創制的三維互連碳管網格膜(3D-CT)為骨架,巧妙地將濕化學法與化學氣相沉積法結合,在三維互連碳管網格膜的碳管內壁/腔內負載了存儲鋰離子的活性材料Mn3O4納米顆粒和直徑更小的碳納米管CNTs。這種一體化電極具有如下優勢:三維互連碳管網格膜可作為活性物質的良好導電基體,可緩釋嵌鋰過程中Mn3O4納米顆粒的體積膨脹,且一體化結構和筆直孔道可促進鋰離子和電子的快速輸運;腔內填充的小直徑碳納米管CNTs可緩釋Mn3O4納米顆粒的體積膨脹、阻止其團聚,并可提升電極的導電性和結構穩定性。研究表明: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具有優異的循環和倍率性能,在1 A/g的電流密度下經過300次充-放電循環,可逆比容量達到865 mAh/g;即使在4 A/g的高電流密度下,這一電池仍具有418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
該工作為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的制備開辟了新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院合肥研究院院長基金的支持。
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3D Grid of Carbon Tubes with Mn3O4-NPs/CNTs Filled in their Inner Cavity as Ultrahigh-Rate and Stable Lithium Anode和Enhanc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and rate performance of the anode with a 3D interconnected carbon tube-NiO-SnO2 composite scaffold為題,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生態環境部根據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報送的試點單位情況,經審核,生態環境部建立了優化廢鉛蓄電池跨省轉移管理試點單位清單(第二批),現予印...2025-04-21 14:47:40
-
水性電池是以水溶液為電解質的電池技術,與傳統的有機電解質電池相比,在安全性、成本及環境友好性上有突出表現,因此成為了近年來研究的熱...2025-04-17 17:23:28
-
原材料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供應穩定且環保的優勢,以及技術不斷成熟幫助下,鈉電池的商業化發展較為順利,也順勢成為了未來重要的儲能...2025-04-15 17:12:30
-
瑞典林雪平大學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創新的流體形態電極,研發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狀的電池,這種電池柔軟且可延展,并且采用的是液態電極,因此...2025-04-15 13:04:01
-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科研人員等在高溫鎂金屬電池聚合物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2025-04-14 14:12:57
-
4月8日,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綠色光電器件與儲能電池團隊青年教師林智超與西安交通大學、河南大學、澳門大學等單位合作,在《自然》...2025-04-11 11:04:46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