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20條措施 陜西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推進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
2023年02月27日 13:19:18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羊舌木 點擊量:7175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于2月24日印發《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推進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出臺20條措施,全力激發自然資源要素活力,以高質量要素保障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
【化工儀器網 政策法規】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系統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當前進一步擴大需求和推動有效投資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同時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線。2022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切實發揮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作用,服務穩住經濟大盤,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部署,在深入研究討論并征求部分市局意見基礎上,于2月24日印發《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推進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20條措施,全力激發自然資源要素活力,以高質量要素保障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
為了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知》明確,年底前全面完成9個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加快推進13個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保護修復,騰挪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新增耕地優先用于耕地占補平衡,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釋放資源利用潛力。
為了釋放煤炭優質產能,《通知》提出,有序做好大型整裝井田市場化出讓和轉采工作,推動大型煤炭勘查開發項目建設。對具備增產條件的保供煤礦,繼續采取要件承諾制,加快辦理采礦許可證,全力配合做好煤炭保供工作。
為了激發自然資源要素市場活力,《通知》提出,在確保土地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可將產業類型、生產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準入要求納入供地條件。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加快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支持各類項目優先使用存量土地,全年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不少于8萬畝。
除此之外,為了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通知》指出,要實施新一輪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聚焦金銅鈷鎳鋰等戰略性礦產,推進小秦嶺、鎮安西部、勉略寧等重點成礦區帶及深部找礦,完成全國首口氦氣專屬探井,提高礦產資源儲備能力。
《通知》原文如下。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出臺20條措施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推進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
一、保障重大項目規劃空間
1.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市、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審批,有效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以及重大項目、獨立工礦等用地需求。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農村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振興和鄉村產業發展用地。
2.優化過渡期空間規劃管理。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準實施前,繼續實施過渡期空間規劃管理政策,對列入“十四五”規劃的、近期確需開工的重大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采取附圖和矢量數據坐標文件承諾方式,將項目用地規模和布局統籌納入過渡期國土空間規劃方案和“一張圖”統一管理,作為報批建設用地的規劃依據。
二、強化自然資源要素支撐
3.足額保障重大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爭取將更多項目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對列入2023年省級重點項目計劃的建設項目,在符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的前提下,直接配足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對保障性租賃住房、保供煤礦用地實報實銷。
4.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全省56個脫貧縣在自然資源部安排每個縣計劃指標600畝的基礎上,省級再追加100畝。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項目和農村村民住宅合理建設用地優先保障。
5.拓寬補充耕地渠道。加大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力度,全年完成補充耕地不少于15萬畝。在征得土地權利人同意的基礎上,穩妥推進平原地區種植果樹、植樹造林的地塊逐步退出,恢復耕地屬性,對符合條件的納入耕地占補平衡。鼓勵用地量大和重大線性工程建設單位,與后備資源豐富的縣(區)開展合作,落實補充耕地指標。盤活增減掛鉤結余指標、撤銷用地批準文件騰退的耕地指標,完善相關手續后用于占補平衡。
6.加強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省級統籌。探索建立全省補充耕地指標調劑信息平臺,定期發布補充耕地指標信息,促進指標調劑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對各地新入庫的補充耕地指標,省級按照一定比例提留,用于保障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畝均效益好的產業項目補充耕地缺口。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上圖入庫工作,重大建設項目依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直接從儲備區中進行補劃。
7.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年底前全面完成9個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加快推進13個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保護修復,騰挪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新增耕地優先用于耕地占補平衡,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釋放資源利用潛力。
8.釋放煤炭優質產能。有序做好大型整裝井田市場化出讓和轉采工作,推動大型煤炭勘查開發項目建設。圍繞現有煤礦周邊零星資源,篩選符合“凈礦出讓”要求的邊角區塊公開出讓。對具備增產條件的保供煤礦,繼續采取要件承諾制,加快辦理采礦許可證,全力配合做好煤炭保供工作。
三、激發自然資源要素市場活力
9.持續深化“標準地”改革。省級以上開發區新增工業項目用地“標準地”供應達到100%,其他區域不低于40%。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在土地供應前完成有關區域評估評價事項,成果對區域內企業共享。構建“標準地”控制性指標體系,將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能耗標準、容積率、用地標準等納入供地方案。在確保土地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可將產業類型、生產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準入要求納入供地條件。強化聯動聯辦,全面落實“承諾制”要求,實行承諾事項清單管理,推動“拿地即開工”。
10.提高土地供應效率。科學編制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優化土地供應流程,確保各類重大項目用地應供盡供。科學引導市場預期,公開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擬定住宅用地出讓清單。推進工業用地供應由出讓為主向租賃、出讓并重轉變。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加快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支持各類項目優先使用存量土地,全年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不少于8萬畝。
11.激發土地市場活力。緩解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用地競買保證金可按不低于出讓起始價的20%繳納,允許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在完成出讓合同約定的首次繳納比例基礎上,剩余價款可在一年內繳清。活躍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對房屋建設工程投資額未達25%的出讓土地,探索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制度。支持試點地區通過出讓、出租、作價出資或入股等方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保障鄉村振興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需求。
12.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全面完成“二手房轉移登記及水電氣暖聯動過戶”“交房即交證”“涉企不動產登記”等3項“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任務。支持省級重點項目全面實施“交地即交證”,確保交地交證雙同步、零時差。推廣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探索“帶押過戶”新模式。科學設置登記窗口,對重點項目開設企業辦理專窗、辦證綠色通道。
13. 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實施新一輪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聚焦金銅鈷鎳鋰等戰略性礦產,推進小秦嶺、鎮安西部、勉略寧等重點成礦區帶及深部找礦,完成全國首口氦氣專屬探井,提高礦產資源儲備能力。對重點脫貧幫扶地區的地熱、礦泉水資源在礦權設立、開發利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鄉村振興。
四、優化提升審批服務效能
14.參與選址選線。與發改、交通、能源、水利等有關部門共享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主動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選址選線提供合規性分析等支撐性、基礎性服務。組建自然資源部門參與項目選址選線專家庫,指導重大基礎設施、支柱產業、民生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科學合理選址選線,不占、少占耕地,合理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歷史文化保護紅線和災害風險區。
15.簡化用地預審審查。建設項目位于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以及水利水電項目涉及的淹沒區用地,不需辦理用地預審。用地預審階段,涉及規劃土地用途調整的,審查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允許調整情形,不再提交調整方案。
16.允許分期分段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批復中明確的分期建設內容,可分期申請建設用地。對國務院審批權限的線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設區市為單位分段報批用地;對省政府審批權限的線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縣(市、區)為單位分段報批用地。
17.支持重大項目辦理先行用地。對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的,中央軍委及有關部門批準的,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批準的,國家級規劃明確的項目,控制工期的單體工程和因工期緊或受季節影響確需動工建設的其他工程,可申請辦理先行用地。
18.加強征地指導協調工作。督促指導縣(市、區)加快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和實施工作,省級(含)以上開發區在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時,可將公益性用地的比例調整至不少于30%。指導市縣嚴格履行征地報批前期工作規定和程序,切實維護被征地群眾的合法權益。發揮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統一征地協調機制作用,成立工作專班,精準、高效推進省級統征項目征地工作。
19.提高礦政服務水平。逐步施行采礦許可證、勘查許可證電子證照。優化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服務,鼓勵區域性辦理壓覆審批,實行“白名單”管理,強化分級負責,精簡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提高服務效能。
20.加大用地報批服務指導。健全完善廳領導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實行雙周報告、臺賬管理,實施重大項目用地報批“調度制”“銷號制”“限時辦結制”等,開通用地預審和審批“綠色通道”,堅持三周清零工作機制,為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