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生物質能碳減排潛力超過20億噸,如何將碳市場變成發展“紅利”?
2022年12月07日 16:59:50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3390

作為國際公認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具有綠色、低碳、清潔等特點。同時,由于其來源與農業農村、垃圾處置等密切相關,環境、經濟效益也很突出。而當前,生物質能也憑借著出色減碳的能力,在碳市場的催動下迎來更多發展紅利。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一批減排固碳典型案例,生物質能替代亦被重點提及,具體利用方式有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成型燃料供暖、熱解氣化集中供暖、沼氣發電、沼氣工程集中供氣、生物天然氣等。北方可通過使用秸稈等生物質替代煤炭進行集中供暖,南方則能利用沼氣進行供暖與供氣。生物質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減碳的價值正在進一步被挖掘。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編制的《3060零碳生物質能潛力藍皮書》中指出,如能合理使用,生物質能將創造負碳排放,成為環境修復的方式之一。根據統計,目前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量能源化利用量約4.61億噸,可幫助實現碳減排2.18億噸,預計到2023年,生物質能各類途徑的利用將為為全社會碳減排超9億噸,到2060年這一數字增至20億。
這里所說的生物質能,通常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糞便及城鄉有機廢物轉化成的能源。但是,盡管減碳潛力巨大,我國目前生物質能利用一直出于起步階段,在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不到10%,距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模式還有一定差距。“發展生物質能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重要一環。”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國際公認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具有綠色、低碳、清潔等特點。同時,由于其來源與農業農村、垃圾處置等密切相關,環境、經濟效益也很突出。而當前,生物質能也憑借著出色減碳的能力,在碳市場的催動下迎來更多發展紅利。2021年至當下,國家層面陸續出臺多項關鍵性指導政策,如: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要求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 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到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加快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農村清潔能源利用體系;《“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要求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
《生物質能項目參與碳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碳市場啟動后按照目前的統計數據,電力市場覆蓋配額40億噸左右,按照管理辦法規定,理論上可支持2億噸碳信用來做抵消。生物質能參與其中,按照利用的技術類型可分為:直接燃燒、垃圾處理、沼氣回收利用、生物質氣化、生物液體燃料、用戶側的燃料轉換五大類。一直有望重啟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也將成為可再生能源項目將碳資源“變現”的重要渠道。
有關券商指出,“雙碳”中長期戰略要求不變,生態環境部同時不斷加快推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垃圾焚燒項目有望獲得額外收益支撐,廢物資源化能源化項目以及生物質能源類項目亦有望受益。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