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鋰慌”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走俏,“城市礦山”爭奪戰打響
2022年11月07日 15:00:51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2697

券商預測稱,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加快發展,到2025年國內廢舊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可超過780億元,到2027年這一數值將再翻一番,達到1500億元。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市場交易數據顯示,近兩個月以來,碳酸鋰價格上漲勢頭迅猛,截至上周五(11月4日),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報價已經超過了57萬元/噸,為目前最高值。分析師認為,短期內鋰資源需求將保持高位,而且步入第四季度后,部分地區受低溫影響產量會有輕微下降,預計價格很難回落。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仍一片向好。據中汽協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產銷分別完成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3.5%,滲透率加速提升。行業發展迫切需要更多鋰資源做支撐。
在原料漲價、需求攀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加之首批投放使用的動力電池也正加快步入“退役”期,市場正將目光轉向動力電池回收業務,這一賽道也迎來了寧德時代、國軒高科、雄韜股份、格林美等一大批企業的涌入。
作為固廢處理領域的頭部企業,格林美從去年開始先后與億緯鋰能、孚能科技、容百科技等上下游企業簽署了“定向循環利用”戰略合作協議,用以獲取電池廠商的廢電池及電池廢料,進行綠色提取和處理后,再生產出三元前驅體或正極材料作為原料再交給電池廠,實現循環利用。
而寧德時代作為電池廠商,則通過早在2015年收購的邦普循環公司開展業務,并在2021年12月初斥資320億元投建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重點發力動力電池回收產業。
據悉,通過拆解回收動力電池,可以重新獲得電池生產的原材料鈷、鎳、鋰等。而在磷酸鐵鋰電池中,約有1.1%的鋰,三元系電池則含有12%的鎳、5%的鈷、7%的錳和1.2%的鋰,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礦山”。基于回收所能帶來的巨大資源量,寧德時代公開表示:“當電動車滲透率達到80-90%時,就不再需要挖新礦了。”
政策層面,繼2018年《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2020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19年本)》之后,工信部等部門又于今年年初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明確將“培育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業,加大動力電池無損檢測、自動化拆解、有價金屬高效提取等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
券商預測稱,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加快發展,到2025年國內廢舊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可超過780億元,到2027年這一數值將再翻一番,達到1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動力電池回收除了能夠為電池、整車制造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外,還創造出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對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在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市場按下“加速鍵”之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將加快爆發,預測中的光明的未來正在到來!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