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3重“密碼”解鎖“綠鋼” 減污降碳“破而后立”
2022年11月02日 14:07:56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3209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舉辦三季度信息發布會,透露“會員鋼鐵企業總能耗同比下降4.1%”。總的來看,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但在多方成本壓力下,經濟效益有明顯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時間一晃,2022年也只剩下最后兩個月都不到了,我們離“碳達峰”約定實現日期又近了,更近了。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都是碳排放大戶,尤其是電力行業,這也是我國首個納入全國碳排放市場的行業,可見一斑。
當然,石化和鋼鐵也不遑多讓,全國碳排放市場接下來要納入的重點排放單位就會涵蓋這些高排放行業。環保在線持續關注“雙碳”背景下的各行各業減污降碳動態,并且近兩年一直以“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 共謀環保產業“雙碳”發展路徑”為主題舉辦視環會同期高峰論壇,即將于11月8日開幕的秋季展,就設置了《2022石油化工廢水處理高峰論壇》。
而鋼鐵行業,這兩年從產能置換到兼收并購,企業混改,整個市場迎來了巨大變革,相信環保人都不會陌生,行業節能減排的決心也是有目共睹的。10月的最后一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舉辦三季度信息發布會,公開了多項數據,包括“會員鋼鐵企業總能耗同比下降4.1%,外排廢水總量同比下降21.46%,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23.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9.48%,顆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9.17%,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1.69%”。
總的來看,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回顧“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鋼鐵工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這10年,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產業結構的“破而后立”,加速接駁智能制造,通過兼并重組整合資源,確實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其中,超低排放改造、能源利用方式升級和智能化發展三大策略,功不可沒。
同樣在電力機組之后,鋼鐵超低排放改造拉開了序幕。截至今年8月25日,鋼鐵行業基本完成主體改造工程的鋼鐵產能已近4億噸。而據此前中鋼協的數據,截至7月共有約6.81億噸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不完全統計全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資超過1500億。
在能源利用方面,“鋼鐵之城”都在擁抱氫能,可見清潔能源利用的大趨勢不可逆。不說引進光伏板,采用新能源,就算在生產流程中也打上了清潔能源的“主意”,很多鋼企在布局氫冶金工藝就是個典型例子。我國粗鋼產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而我國多以“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為主,碳排放量大不說,煤焦占比居高不下。因此,以氫冶金替代碳冶金成為新的思路,直接表現就是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態污染物產生量大幅降低。
據悉,我國不少鋼鐵企業均已開展氫冶金工程探索與實踐。此外,寶武集團和清華大學等單位還共同推進核能制氫耦合冶金技術開發。不過,大規模應用還有點遠,技術和成本制約是主因,這需要先行者加大研發力度,探索適用路徑,建設標桿項目,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數字化轉型,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鋼鐵行業的“數實融合”也許比想象的更快。公開數據顯示,國內超過80%的鋼鐵企業已經在推動智能制造。例如,全國首例5G+智能制造項目可是在廣西鋼鐵投用的,即5G+無人化全自動鐵水罐加蓋智能控制系統。
當然,疊加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煉焦煤、焦炭、鐵礦石、廢鋼等原燃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且持續高企等原因,行業成本壓力大,經濟效益有明顯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仍在面臨考驗,提質增效還需要找到更適用的路徑。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