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關注許久的減污降碳方案終于出了,這些領域“含金量”較高!
2022年06月23日 11:52:41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3165

6月13日,七部門聯合編制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正式發布。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 N”政策體系的重要文件之一,自2021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會上放出風聲開始,業界就對此“翹首以盼”。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終于!6月13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編制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公開發布。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重要文件之一,自2021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會上放出風聲開始,業界就對此“翹首以盼”。
真要算起來,“減污降碳協同”一詞在近兩年的刷屏次數不亞于“雙碳”,有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注重減污降碳協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注重減污降碳協同、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注重減污降碳協同,甚至“雙碳”目標的實現也繞不開減污降碳協同。
為什么一定要減污與降碳協同?
眾所周知,受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的氣候與生態正發生著巨大改變,這一改變成為事關人類文明存續的重要議題。而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來自生產生活中污染物的過度排放。環境質量改善與溫室氣體減排任務高度重合,具有同根、同源、同過程特性和排放時空一致性等特征。
化石能源消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居民生活等造成的污染,既是環境質量根本改善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是溫室氣體減排的關鍵領域。因此,減污降碳協同的意義就在于能統籌進行任務布局,以環境治理手段助推碳達峰目標的實現,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等共贏。
加強源頭防控、突出重點領域、優化環境治理,《方案》點出了這些機會
其一,工業、交通等重點行業仍處于減污降碳“風暴”的中心。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的重心正從火電朝向鋼鐵、水泥等非電行業。2月份發布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共計輻射到了17個行業,石化、化工、冶金等均有涉及,單位能效產能要求進一步收緊。
《方案》亦強調,在工業領域,既要加快產業鏈綠色升級,推進重點企業進行清潔生產改造,也要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可利用比例與再生產品產量,如水泥行業可加快原燃料替代,鋁行業可增加再生鋁產量。而在交通領域,推廣清潔能源是關鍵方向。
其二,城鄉兼顧成新主題,加快農村減污降碳潛力挖掘。
事實上,今年以來,政策層面已經對縣城、農村地區環境治理表現出了高關注度。《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均向其伸出了“橄欖枝”。
而按照《方案》羅列的,農村地區的減污降碳任務重點集中在建筑綠色化改造、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農村面源治理、節能低碳產品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這些方面,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提高到43%的目標。
其三,修復市場增量空間打開,接軌“第三次土壤普查”熱度
《方案》特別指出,擬“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及“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具體到科學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綜合治理項目、堅持水域等的自然恢復,借此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與凈化功能,并用碳匯等“反哺”森林、海洋生態修復改善。
以上就是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的簡要分析,無論如何,這對于環境產業來說,無疑將是一次重要的“躍遷”機遇。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