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廢物”再利用 赤泥秸稈“聯盟”開辟廢水處理之路
2021年09月24日 09:31:53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8563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吳正巖研究員和張嘉團隊利用固體廢物赤泥和玉米秸稈研制出一種新型功能化生物炭,并將其應用于酸性印染廢水的治理工作。相關成果已被環境科學工程領域核心期刊《清潔生產雜志》接收發表。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 自“十四五”時期以來,綠色生態環保成為整個社會前進方向。傳統的降碳、減碳是生態建設的主要措施。而隨著綠色、創新理念不斷延伸,節能環保技術和工藝不斷創新、研發、推廣、應用,一種“以廢治廢”的新型治療模式誕生,開拓一條全新的環保治理道路。通過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企業綠色發展之路。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吳正巖研究員和張嘉團隊利用固體廢物赤泥和玉米秸稈研制出一種新型功能化生物炭,并將其應用于酸性印染廢水的治理工作。相關成果已被環境科學工程領域核心期刊《清潔生產雜志》接收發表。
赤泥是鋁冶煉工業中產生的一種堿性工業固體廢物。據統計,我國赤泥年產量約8000噸,全球庫存赤泥超過20億噸。赤泥大多被堆積儲存在鋁土礦廢渣處置基地中,造成大量土地資源浪費,對周邊的土壤和水體也會形成一定的危害。而玉米秸稈也是一種農業固體廢物,具有量大價廉的特點。
針對這兩種常見的固體廢物,研究人員采用混合熱解法,將兩種堿性廢物和酸性污染物放混合,形成新型功能生物炭復合材料。
該種材料制備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解熱溫度。研究人員首先研究其結構轉變機理,了解不同熱解溫度下材料的組成和形貌變化,熱解過程中氣態產物的變化。研究發現玉米秸稈的多孔結構,具有去除酸性印染廢水中染料的能力,并可以用于處理酸性印染廢水。此外,700℃的赤泥中,碳酸鈣分解生成了氧化鈣,生物炭復合材料可用于中和酸性廢水。
印染廢水是加工棉、麻、化學纖維及其混紡產品為主的印染廠排出的廢水。每印染加工1噸紡織品耗水100—200噸,其中80%—90%的水會成為廢水。紡織印染廢水具有有機污染物含量高、水量大、水質變化大、堿性大等特點,屬于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
與其他的酸性染料廢水處理方式相比,固體廢物制備的生物炭保證廢水處理效果,并且將固體廢物變廢為寶,既解決了其堆放導致的環境問題,又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收益實現廢物回收與廢水處理雙贏。
此外,這種功能生物炭復合材料還具有磁性。高溫熱解條件下,玉米秸稈產生的還原性氣體將赤泥中的鐵氧化物還原為帶有磁性的單質鐵,可進行磁回收,避免二次污染。此外,該材料還有較強的堿性,在處理酸性印染廢水的過程中,既可中和廢水的酸性,又可消除材料本身的堿性。
除了本身性能優勢突出,熱解法制備生物炭的操作過程簡單、制備時間短,主體材料制備過程僅為3個小時左右。原料是固體廢物,整體成本僅為2500—3500元/噸,成本低廉。
未來,研究人員將探索生物炭材料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以及處理后的廢舊污泥開發與應用兩個方向探索。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