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2020年國家標準新規盤點(一)——環保領域上半年部分盤點
2021年01月13日 10:00:21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8006

為了可持續健康發展,守住“金山銀山”,2020年我國在環境保護領域制定出臺了多項政策標準,其中不少與儀器儀表行業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2020年上半年國家出臺的環保領域標準新規進行盤點,以饗讀者。
【化工儀器網 信息盤點】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經濟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縱觀整個“十三五”,在建設美麗中國的路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據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20年《森林資源評估報告》,充分肯定了中國在森林保護和植樹造林方面的貢獻。
為了可持續健康發展,守住“金山銀山”,2020年我國在環境保護領域制定出臺了多項政策標準,其中不少與儀器儀表行業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2020年上半年國家出臺的環保領域標準新規進行盤點,以饗讀者。
注:本文為編者不完全統計,僅供參考。
環境部發布15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涉及水質、廢氣、土壤和沉淀物等多個領域
為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月上旬發布了《水質 急性毒性的測定 斑馬魚卵法》《水質 急性毒性的測定 斑馬魚卵法》(HJ1069-2019)、《水質 15種氯代除草劑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1070-2019)、《水質 草甘膦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HJ1071-2019)、《水質 吡啶的測定 頂空/氣相色譜法》(HJ1072-2019)、《水質 萘酚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HJ1073-2019)、《水質 三丁基錫等4種有機錫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HJ1074-2019)、《水質 濁度的測定 濁度計法》(HJ1075-2019)、《環境空氣 氨、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HJ1076-2019)、《固定污染源廢氣 油煙和油霧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HJ1077-2019)、《固定污染源廢氣 甲硫醇等8種含硫有機化合物的測定 氣袋采樣-預濃縮/氣相色譜-質譜法》(HJ1078-2019)、《固定污染源廢氣 氯苯類化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1079-2019)、《固定污染源廢氣 氟化氫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HJ688-2019)、《土壤和沉積物 鉈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1080-2019)、《土壤和沉積物 鈷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1081-2019)、《土壤和沉積物 六價鉻的測定 堿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1082-2019)等15項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于2020年6月30日起實施。
《水質 三丁基錫等 4種有機錫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發布實施
為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水中三丁基錫等4種有機錫化合物的測定方法,2020年1月上旬,生態環境部組織制訂的《水質 三丁基錫等 4種有機錫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發布。該項標準規定了測定水中三丁基錫等4種有機錫化合物的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該標準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二丁基錫、三丁基錫、二苯基錫、三苯基錫的測定。此外標準就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原理、試劑和材料、儀器和設備、樣品、分析步驟、結果計算與表示、精密度和準確度、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廢物處理、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土壤 粒度的測定吸液管法和比重計法》發布實施
2020年3月,由生態環境部組織制訂的《土壤 粒度的測定吸液管法和比重計法》發布。并于當年3月24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由中國農業大學土壤與水科學系、河北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實驗室、河北華清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實驗室、河北省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實驗室、河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和河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實驗室參考引用了GB/T 6003.1《試驗篩 技術要求和試驗 第1部分:金屬絲編織網試驗篩》、GB/T 6005《試驗篩、金屬絲編織網、穿孔板和電成型薄板 篩孔的基本尺寸》、HJ 613《土壤 干物質和水分的測定 重量法》以及HJ/T 166《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后起草的,規定了測定土壤粒度的吸液管法和比重計法。
《環境空氣臭氧監測一級校準技術規范》發布實施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環境空氣臭氧監測一級校準操作。2020年2月中旬生態環境部組織制訂了《環境空氣臭氧監測一級校準技術規范》。
該標準就環境空氣臭氧監測一級校準的要求、臭氧一級標準校準臭氧傳遞標準的方法及其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進行了詳細規定。適用于臭氧一級標準對臭氧傳遞標準的量值傳遞、臭氧監測一級校準及其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其他臭氧標準參考光度計可參照本標準對臭氧傳遞標準開展校準。
此外,標準中對臭氧一級標準和臭氧監測一級校準做了解釋,對臭氧監測一級校準設施的組成與要求、臭氧監測一級校準方法、結果計算與評價、復校時間間隔等方面的內容做了規定。
《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范(試行)》發布實施
為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進一步規范和指導我國淡水水體藻類水華監測和評價工作,2020年2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范(試行)》的標準文件。
標準就淡水水體藍藻水華遙感監測方法、地面監測方法和水華程度評價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規定。該標準適用于我國淡水湖庫水華監測、評價與管理,其他淡水水體的水華監測與評價可參考使用本標準,甲藻、硅藻及其他藻類水華監測與評價也可參考使用本標準。
《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 PM2.5)β射線法自動監測技術指南》發布實施
進一步完善PM2.5和PM10監測標準,規范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PM2.5)的自動測定方法,生態環境部組織制訂了《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 PM2.5)β射線法自動監測技術指南》并于2020年4月12日起實施。
該技術指南規定了自動測定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PM2.5)的β射線法,適用于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 和 PM2.5)的自動測定。此外,該技術指南還對監測方法的分析步驟、結果計算與表示、精密度和精確度、干擾和消除等方面做了規定。
《土壤 石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發布實施
2020年4月24日,在生態環境部的組織下,由遼寧省鞍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起草的《土壤 石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正式實施。
因《土壤 石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為首次制訂和發布,起草小組為了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適用性,引用了HJ 613《土壤 干物質和水分的測定 重量法》以及HJ/T 166《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對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原理、干擾和消除、試劑和材料、儀器和設備、樣品、分析步驟、結果計算與表示、精密度和準確度、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廢物處理以及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固定污染源廢氣 甲硫醇等8種含硫有機化合物的測定 氣袋采樣-預濃縮/氣相色譜-質譜法》發布實施
由生態環境部批準并發布的《固定污染源廢氣 甲硫醇等8種含硫有機化合物的測定 氣袋采樣-預濃縮/氣相色譜-質譜法》于2020年6月30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為首次發布,為了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適用性,標準是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的組織下,引用了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HJ 732《固定污染源廢氣 揮發性有機物的采樣 氣袋法》、HJ/T 373《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試行)》、HJ/T 39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后編制而成的。
標注就測定固定污染源廢氣中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甲乙硫醚、二硫化碳等共8中含硫化合物的測定方法等進行詳細規定。
以上,就是2020年上半年國家出臺的環境保護領域標準新規的部分盤點,想獲取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誠邀蒞臨!2025第二屆化工園區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綠色發展論壇將于6月5日在申城火熱啟幕
“第二屆化工園區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綠色發展論壇”于6月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5.1號館內會議室A開幕。2025-05-16 11:34:19 -
配置3114套水質凈化消毒設施設備!重慶發布農村飲水發展規劃
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重慶市提升農村飲水質量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配套完善集中供水工程凈化消...2025-05-08 15:24:02 -
印度理工學院焦特布爾分校科研團隊研制出一款能快速精確檢測水源砷污染的便攜式設備,為解決威脅人類健康的環境難題提供了一種創新方案。2025-05-08 10:16:46
-
4月27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志著生態法治體系邁入系統化新階段。草案共1188條,分設總則、污染防治、生態...2025-05-03 09:20:42
-
4月21-23日戈普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在第26屆中國環博會大放異彩,重點展出的流動電流儀、水質硬度分析儀、余氯總氯分析儀等核心產...2025-04-29 09:44:35
-
第26屆中國環博會期間,哈希推出一代氣敏電極法在線氨氮分析儀NH6000 sc和實驗室全自動水質分析系統VT-7910兩款新品。公...2025-04-25 13:31:32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