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白色污染形勢不容樂觀 新型薄膜材料有望解決塑料降解難題
2020年10月10日 15:35:34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6041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出了一種新型可降解的新型薄膜材料,該款材料不僅在韌性、透光性以及耐高溫等性能方面優于普通塑料,而且其埋藏在土壤中兩個月左右即被降解且無污染。
【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塑料制品自誕生以來,憑借著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用途廣泛、效用多等諸多優勢,迅速占領各大市場,順勢成為了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伴隨著人們日常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朝著便利化、衛生化方向發展,時代發展需求進一步催生了塑料制品行業的發展繁榮。由此,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塑料制品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塑料制品的產量和使用量不斷擴大。
據統計,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我國是世界上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塑料制品不僅產量大,而且消耗高。舉例來看,僅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就已經達到了519萬噸,此外還進口塑料近600萬噸。據估算,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這些包裝用塑料制品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無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白色污染”由此而來。
被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除了影響城市、景區等地的視覺美感外,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例如,近些年來,由于陸地向海洋輸入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導致海洋生物誤食垃圾而窒息死亡的事件層出不窮;埋藏在土壤中的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影響農作物的營養水分的吸收;塑料制品中的化學成分滲出會導致地下水體污染;垃圾焚燒污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等。
不僅如此,大量塑料垃圾在環境的作用下易轉化成人體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塑料垃圾,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大大增加了環境治理的難度。至此,“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不容滯緩,除治理現有塑料污染外,還需科技攻堅,在塑料制品被取代前,研制出可降解、對環境損害相對較小的材料,爭取從源頭把控塑料污染。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出了一種新型可降解的新型薄膜材料,該款材料不僅在韌性、透光性以及耐高溫等性能方面優于普通塑料,而且其埋藏在土壤中兩個月左右即被降解且無污染。
進一步了解,該新型材料的研發靈感來源于大眾所熟知的貝殼。貝殼是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碳酸鈣礦物質相比較而言,貝殼具有獨特的多尺度、多級次“磚-泥”組裝結構,這一特殊結構是其韌性好、強度高的重要原因。受此啟發,研究團隊利用納米黏土片和細菌纖維素兩種天然組分,模仿貝殼構造,結合氣溶膠輔助的生物合成法,研制出了該款新型薄膜材料。
除構造堅固、韌性強外,該薄膜材料的可降解材質同樣是一大亮點。據介紹,細菌纖維素是一種細菌吞噬葡萄糖后分泌出來的一種天然物質,利用這種物質與納米黏土片相結合其性能不僅更為強勁,而且可降解,對自然環境無污染。
目前,科研團隊正在積極推進該新型薄膜材料的應用與產業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新型材料可大規模應用于塑料制品的生產當中,屆時,“白色污染”或將成為歷史。
資料來源參考:新華網、百度百科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鈦材料。其分解塑料袋、保鮮膜等常見塑料的效率比傳統材料提高了幾十到上百倍...2025-05-08 15:19:33
-
一個人一個月消耗超1.5公斤石油 咖啡文化背后竟涉及巨大石油消耗?
數據顯示,一個400毫升容量、帶隔熱紙殼和杯蓋的塑料杯,平均重量約為30克,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52.5克石油。2025-02-12 11:46:27 -
近日,我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化學”)成功完成了高端聚甲醛新材料項目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中試。2025-02-11 11:03:28
-
塑料危機迫在眉睫:每年產生5210萬噸塑料廢物,我們該如何應對?
根據9月4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分析,這些人群中大多數會焚燒塑料廢物或將其傾倒在環境中。該研究認為,全面的收集服務是減少全球塑料污...2024-09-06 15:14:54 -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取得了一項令人矚目的科學突破——他們首次利用細菌成功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其性質與廣泛應用的...2024-08-22 11:24:41
-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全球戰塑”。《廢塑料化學循環綜合性研究報告》顯示,廢塑料化學循環正成為國內外塑料污染...2024-04-23 10:38:22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