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發現小麥致病基因 赤霉病研究進展取得突破
2020年05月29日 15:44:32
來源:科技部 點擊量:4081

Fhb7基因是一個廣譜持久抗病基因,攜帶Fhb7基因的小麥-長穗偃麥草易位系除了對赤霉病表現抗性外,還對小麥莖基腐病表現明顯抗性。Fhb7通過水平基因轉移從植物共生真菌轉入長穗偃麥草,這是一個極其少見的生物基因跨界轉移現象,證明“轉基因”是天然存在的,為進一步探索植物抗病基因和基因組進化機制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化工儀器網 科技前沿】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教授科研團隊經過20年持續研究,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了小麥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遺傳及分子機制。4月10日,相關成果以“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f Fhb7 from fungus underlies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in wheat”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目前,Fhb7基因已經申請專利,攜帶該基因的材料已被多家單位用于小麥育種,表現出穩定的赤霉病抗性。這一發現為解決小麥赤霉病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該成果是繼2019年南京農業大學馬正強團隊克隆抗赤霉病Fhb1基因后,我國科學家在此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國小麥研究領域首篇《科學》主刊文章。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等項目聯合資助。
Fhb7基因是一個廣譜持久抗病基因,攜帶Fhb7基因的小麥-長穗偃麥草易位系除了對赤霉病表現抗性外,還對小麥莖基腐病表現明顯抗性。Fhb7通過水平基因轉移從植物共生真菌轉入長穗偃麥草,這是一個極其少見的生物基因跨界轉移現象,證明“轉基因”是天然存在的,為進一步探索植物抗病基因和基因組進化機制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近年來,孔令讓教授科研團隊已將攜帶Fhb7基因的小麥種質材料分發到30多家育種單位,用于小麥赤霉病抗性的遺傳改良,并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小麥主產區進行了廣泛試驗。在多種遺傳背景下,Fhb7基因能顯著提高小麥對赤霉病的抗性,同時對產量無顯著負面影響。目前,攜帶Fhb7基因的多個小麥新品系已經進入國家、安徽省、山東省預備試驗和區域試驗,同時被納入我國小麥良種聯合攻關計劃,為從源頭上解決小麥赤霉病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原標題:我國小麥赤霉病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找到了攻克小麥赤霉病的“金鑰匙”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復旦大學計劃采購雙光子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數字PCR系統、超高真空樣品準備系統等儀器設備,預算4775萬元。2025-05-12 14:53:57
-
據化工儀器網不完全統計,4月中國政府采購網上可統計到的PCR儀中標119臺,中標總金額2413.14萬元。2025-05-12 13:30:39
-
近日,賽納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與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整合基因測序技術資源與區域市場優勢,...2025-05-08 13:43:08
-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檢測方法 熒光PCR法》團體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檢測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預防與控制的關鍵環節,本團體標準結合國產小型化的熒光PCR儀器,實現對目標菌的快速檢測。。2025-05-06 14:48:56 -
安徽農業大學計劃采購原位電化學紅外光譜儀系統、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質譜聯用儀等儀器設備,預算超7200萬元。2025-04-30 14:21:11
-
據化工儀器網不完全統計,2025年3月PCR儀中標89臺,中標總金額2503.92萬元,中標數量同比增長295.2%,中標金額同比...2025-04-30 11:04:37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