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人群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普遍易感。妊娠期孕產婦及兒童處于特殊免疫耐受狀態,特別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婦一旦感染,病情進展較快,易發展為重癥,危及孕產婦及兒童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應對肺炎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有關要求,制定《浙江省孕產婦和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指南(試行)》。
一、孕產婦防護要點
(一)居家防護
1.減少出門、避免接觸。盡量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參與聚餐、聚會等活動。避免接觸、食用野生動物,不生吃奶類、蛋類和肉類。避免親戚朋友探視,避免與呼吸道感染者及兩周內去過疫情高發地區的人群接觸。
2.規范洗手、適時通風。咳嗽或打噴嚏后、制備食品前后、飯前便后、處理污物后及時洗手,洗手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保持居室空氣清新、溫度適宜,適時開窗,避免過冷或過熱,以免感冒。
3.規律生活、適當鍛煉。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均衡營養,保證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攝入;早、中、晚餐后室內散步(有出血、先兆流產、早產除特殊情況外),動靜結合,避免久坐、久臥。
4.自我監測、及時就診。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每日測量體溫、體重,監測胎心、胎動變化有異常情況及時咨詢醫生或就診。
5.做好防護、不要恐慌。確實需要外出時應戴好口罩,注意保暖,可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濕巾,保持手衛生;在路上和醫院時,人與人之間盡可能保持距離(至少1米)。回家后應妥善處理口罩,更換衣物,洗手并清洗面部、五官等暴露部位。
(二)孕期檢查和管理
1.疫情流行期間,孕婦如無特殊不適,與產科醫師協商適當延后產檢時間,自行居家監測。必須產檢時,應提前預約,做好防護,盡量縮短就醫時間。
2.孕滿36周前,胎動正常,無任何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孕婦,可以酌情順延一次產檢。孕早期孕婦,如果B超已確認過宮內孕,出現輕微腹疼或少量流血,可自行在家休息觀察;若反復不規則少量流血,或疼痛加重、流血量加大,應及時電話咨詢婦產醫生,遵醫囑就醫。
3.孕滿36周,容易出現妊娠合并癥/并發癥,正確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按預約時間到醫院完成產檢。
4.孕婦有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無論是何孕周,出現任何 不適,戴好口罩、做好防護,盡快到醫院就醫。
5.孕期出現異常情況或有分娩征兆時,做好防護盡快就醫,不要因恐懼、擔憂而延誤就醫。
(三)發熱及疑似孕產婦的轉診和管理
孕婦中的發熱及疑似病例首先在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進行預檢分診,測量體溫后由專門人員指引到指定發熱門診就診。若孕婦14天內有疫情高發地區旅行史、居住史,或與確診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有密切接觸史,根據要求居家或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孕婦觀察期間需同時密切關注自身癥狀及監測胎動。如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可疑癥狀,不要驚慌,立即與社區管理人員或醫學觀察人員聯系,準確告知自身健康狀況,及時就醫。
1.接診機構要求
具有以下條件的醫院方可接診發熱及疑似孕產婦:
(1)指定的具備發熱門診和產科的醫療機構。
(2)各市、縣(市、區)衛生健康委(局)指定的定點醫院為疑似或確診感染孕婦接診醫療機構。
2.接診流程
(1)發熱孕婦首先進行預檢分診,測量體溫并由專門人員指引到指定發熱門診就診。
(2)了解有無咳嗽、胸悶等呼吸道癥狀,詢問病史(2周內有無家庭內發熱人員,有無武漢及其他重點地區發熱伴呼吸道癥狀者接觸等)。
(3)體溫≥37.3℃ ,有呼吸道癥狀和接觸史,或72小時內的急性發熱且未證實其他病因者者,立即啟動常規防護,進行篩查(血流感病毒五項、咽拭子三項、血常規+CRP),申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告知患者進行胸部CT的必要性,簽字同意后行胸部CT檢查(進行必要的腹部防護),了解肺部情況。
(4)發熱門診請產科醫生會診并進行產科檢查,超過28周可行胎心監護,必要時進行超聲檢查,評估胎兒宮內安危。
3.疑似及確診孕產婦的轉診
按照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轉運工作方案》執行。同時還要完成以下流程:
(1)根據病情確定轉診是否需要增加專科醫務人員陪同,專科醫務人員包括:產科醫生1名,和/或發熱門診醫生1名、和/或護±1名。
(2)轉診搶救車除必備設備外,還要配各胎心多普勒聽診或連續電子胎心監護,分娩接產包、產鉗或胎吸等必要的接產器械和敷料。
(3)轉診前告知孕產婦及家屬可能出現的風險,簽署知情同意書。
(4)轉診過程中左側臥位或半坐位、吸氧并進行連續母兒 監護、定期胎心聽診、做好記錄并隨時處理突發情況。
4.臨床處理要點
疫情流行期間,疑似或確診孕產婦是否終止妊娠,應綜合分析疾病嚴重程度及臨產情況決定。
(1)終止妊娠指征
產科指征:據產科具體情況進行判斷,掌握終止妊娠指征。
重型病例:呼吸窘迫(RR≥30次/分 );或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或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 300mmHg;
危重癥病例: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或者出現休克;或者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2)終止妊娠時機及方式
病情輕,宮頸條件好者,可選擇陰道分娩;
手術終止妊娠指征:①胎兒窘迫;②頭盆不稱;③重癥肺炎患者,病情控制不理想;④臨產但短時間無法分娩;⑤其他妊娠合并癥等。
(3)終止妊娠場所
發熱病房中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專用隔離產室或專用手術間。
(4)人員配備
組建由產科、新生兒科、感染科、呼吸科、麻醉科、手術室等醫務人員組成的多學科聯合診療小組,并準備專用手術及麻醉物品。收入重癥監護病房的孕婦的治療方案由重癥監護病房醫生、產科副主任醫師及以上每日查房確定,必要時多學科會診。
5.新生兒的防護
(1)在分娩過程中,應盡早夾閉和切斷臍帶,避免母體外周血和羊水的進入,減少垂直傳播。
(2)妊娠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婦女,產后在痊愈之前應 禁止母乳喂養。
(3)新冠病毒可能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故應對新生兒進行隔離治療至少14天,同時由于分娩前母體的高熱及低氧血癥,發生胎兒窘迫、早產等可能性大,出生后呼吸暫停等發生風險增加,應嚴密監護新生兒。
(四)規范產后管理
1.疫情流行期間母乳喂養
哺乳期的產婦要做好個人防護,哺乳時佩戴口罩、洗手、保持乳頭衛生。若產婦為確診或疑似病例,應暫停母乳喂養并與嬰兒隔離,建議母親定期擠出乳汁,保證泌乳,直到排除或治愈2019-nCoV感染后才可行母乳喂養。
2.產后發熱注意事項
孕產婦因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失血,大量水分丟失,機體內環境紊亂致抵抗力下降,產后成為易感人群。無癥狀的感染者在此期間可能出現臨床癥狀,如出現產后發熱在排除產褥期感染、乳脹、乳腺炎等產科情況后,要警惕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如肺炎、肺結核、病毒性感冒等。目前已發現部分病例在產后6小時—48小時內出現發熱,而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建議除常規的呼吸道病毒篩查外,可完善肺部CT檢查,疑似病例需進一步行病原學檢查以確診,同時請婦產科會診排除產科情況。
二、新生兒防護要點
(一)居家防護
1.預防疾病,避免感染。養育人通過自身防護,切斷傳
播,避免新生兒感染。少外出,避免去公共場所。如外出,必須帶口罩,從公共場所回家,立即更換衣服并用流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后,再進行日常活動。
2.規范護理,注意保暖。平時護理孩子時,注意勤洗手,尤其護理前、喂養或提供飲食前,及便后、接觸不潔物品后。噴嚏時注意衛生,如用紙巾或肘部遮擋,并及時更換衣服或清洗。
3.合理喂養,營養補充。母親居家生活應注意進食規律,飲食均衡,避免暴飲暴食。各類食物如乳類、米面類、蔬菜水果和肉、魚、禽蛋類食物搭配合理,給予新生兒母乳喂養。
4.注意監測,及時咨詢。新生兒尤其早產兒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嘔吐、病理性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二)新生兒訪視
1.電話訪視,網上指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母子健康手冊APP、微信、電話等與家長開展信息互動,及時掌握新生兒健康情況,遠程開展健康指導。
2.定期監測,早期識別。通過信息化指代家長學會預警征監測,密切觀察新生兒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嘔吐、黃疸加重等情況,早期識別,早干預。
3.接種篩查,合理安排。疫情期間建議推遲或取消常規的兒童保健健康檢查,盡量避免去醫院。新生兒首針疫苗應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程序在助產機構及時接種,其他疫苗接種根據各地疫情控制情況由各地統籌安排。
(三)疑似感染新生兒的轉診和管理
1.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孕產婦分娩的新生兒立即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程收至單間或負壓病房隔離觀察兩周。對疑似感染的孕產婦分娩的新生兒,如生后經新生兒科醫師評估后不符合收入院標準可抱回家,居家隔離;如 出生后異常需要住院,收至新生兒科NICU隔離病房或負壓病房進行監護與治療。
2.新生兒居家隔離期間應做好防控措施:單間隔離、盡量減少照護人員、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人員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品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或84消毒液)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發現不適隨診。
3. 新生兒尤其早產兒的臨床表現可能更為隱匿,不具有特異性,需要密切觀察。如出現發熱(>37.5℃)或低體溫(<35.5℃)、吃奶差、精神反應差、咳嗽、呼吸快(>60次/分),或呼吸困難、嘔吐、病理性黃疸加重或驚厥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四)新生兒需要排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情形
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途徑有母嬰垂直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家庭成員間、家庭來訪者)、醫院內獲得性感染,故對符合以下任一條者需要進行排查:
1.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2.孕產婦密切接觸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3.新生兒出生后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
三、兒童防護要點
(一)居家防護
1.切斷傳播,避免感染。兒童的照護者應做好個人衛生和防護避免兒童交叉感染。避免參加聚會、聚餐、培訓學習等公共活動,避免去公共場所。家庭成員中有咳嗽或發熱等疾病表現,應及時帶口罩,并與兒童隔離。避免探親訪友,尤其避免與來自疫源區或可疑感染的人接觸。如必須外出,帶適合兒童的醫用外科口罩,佩戴時緊貼面部,口罩上端壓緊使其緊貼鼻梁,注意觀察通氣情況。
2.環境衛生,規范洗手。注意室內環境衛生、清潔,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氣,避免室內吸煙。每天清掃房間,兒童玩具定期用流動水和肥皂清洗后日曬或用酒精擦洗消毒。督促兒童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尤其外出回家后、飯前便后、接觸不潔物體后應及時洗凈雙手。戒除兒童的吸吮手指、掏鼻孔、揉眼晴等不良行為習慣。,教會兒童七步洗手法。
3.均衡營養,飲食衛生。居家生活應注意進食規律,飲食均衡,避免暴飲暴食。各類食物如乳類、米面類、蔬菜水果和肉、魚、禽蛋類食物搭配合理,應鼓勵兒童多進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和水的攝入。一日生活安排規律, 睡眠日程合理。
4.動靜結合、生活規律。居家期間,注意保證兒童情緒愉快,作息規律,足夠的身體活動,合理安排活動和靜坐時間。多曬太陽,多開展互動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身體活動并學習知識和技能。
5.自我監測,合理處置。注意觀察兒童的精神、活動等狀況,如兒童出現發熱、咳嗽、腹瀉、頭痛和結膜炎等癥狀,應密切觀察,及時就醫。
(二)兒童管理要點
1.網上咨詢,健康宣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兒童家長,廣泛宣傳疫情防控,引導廣大兒童減少流動、不外出,加強個人防護和手衛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個人防護能力,
2.接種隨訪,合理安排。疫情期間建議推遲或取消常規的兒童保健健康檢查,盡量避免去醫院,具體根據各地疫情控制情況由各地統籌安排。
(三)疑似感染兒童的就診和管理
1.照護者或兒童如有明確流行病學史者應自覺居家單間隔離,監測并醫學觀察14天。
2.篩查病例,規范轉診,追蹤管理。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采取醫學隔離措施,并及時轉診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醫院就診治療。轉診途中,應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并如實告知情況,遵從醫囑診斷和治療。對轉診的疑似患兒應及時追蹤,了解診斷和病情轉歸,并進行相應的報告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