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自發光生物傳感器:醫療診斷與環境監測的新曙光
2025年06月30日 18:49:05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3333

最近,科學家成功研發出自發光生物傳感器,這一突破性技術有望改變疾病診斷、環境毒素檢測和生命科學研究的方式。
近年來,生物傳感器技術在醫學、環境科學和基礎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生物傳感器通常依賴外部光源或復雜的光學檢測系統,限制了其在便攜式、實時監測中的應用。最近,科學家成功研發出自發光生物傳感器,這一突破性技術有望改變疾病診斷、環境毒素檢測和生命科學研究的方式。
傳統生物傳感器(如葡萄糖檢測試紙或熒光標記傳感器)需要外部光源或化學激發才能產生信號,而自發光生物傳感器的核心優勢在于其能夠自主產生光信號,無需依賴額外設備。其技術實現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發光生物(如水母、螢火蟲或發光細菌)的基因,將熒光素酶(luciferase)等發光蛋白與特定的生物識別元件(如抗體或DNA探針)結合。
當傳感器檢測到目標分子(如病毒蛋白或腫瘤標志物)時,觸發發光反應,產生可見光信號。某些納米顆粒(如量子點或上轉換發光材料)可在特定化學反應中自主發光??茖W家通過將這些材料與生物探針結合,使其在遇到目標分析物時激活發光機制。在微型傳感器中嵌入電致發光材料,當檢測到目標分子時,傳感器內部產生微電流,從而激發發光,適用于可穿戴設備。
自發光生物傳感器與傳統傳感器相比具有以下顯著優勢:避免外部光源的干擾,信噪比大幅提升,可檢測極低濃度的目標分子(如早期癌癥標志物);便攜性與即時檢測(POCT):無需復雜的光學儀器,適合家庭醫療或野外環境監測;可持續發光,適用于活體細胞或動物實驗中的長期觀測;減少對昂貴光學檢測組件的依賴,使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
自發光生物傳感器可用于醫療診斷,例如癌癥、感染病與慢性病管理,通過檢測血液中微量的腫瘤相關蛋白或循環腫瘤DNA(ctDNA),自發光傳感器可在癌癥極早期發出預警信號;外科醫生可利用發光標記精準定位腫瘤邊界,提高切除準確性;自發光生物傳感器可用于環境監測,水質與空氣污染檢測,如微囊藻毒素、重金屬離子等污染物,傳感器可在現場直接檢測并發出光信號,無需實驗室分析;在公共場所部署自發光傳感器,實時監測空氣中的病毒或細菌含量(如COVID-19氣溶膠檢測)。
未來,科學家計劃通過人工智能輔助信號解析、多模態傳感融合(如結合發光與電化學檢測)以及可穿戴設備集成,推動該技術走向實際應用。預計在未來3-5年內,我們可能會看到首款基于自發光傳感器的商用醫療或環境檢測設備問世。
發光生物傳感器的出現,標志著生物檢測技術從“被動依賴外部設備”向“主動智能報告”的轉變。這一突破不僅將推動精準醫療和即時檢測的發展,還可能為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和基礎研究帶來全新工具。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今年1—6月,我國新批準建立國家標準物質524項,同比增長78.8%,涉及研制單位51家。其中,國家一級標準物質31項,占比5.9...2025-07-09 15:27:33
-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排超3000億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兩重”建設項目。至此,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2025-07-09 11:20:11
-
國儀之光,破局時刻 | analytica China 2026 早鳥優惠倒計時60天!
第十三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26)將于2026年11月16-1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2025-07-08 18:54:07 -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時間:2025年7月4日至2025年7...2025-07-08 15:21:42
-
6102萬元采購282臺/套儀器設備!中檢院2025年專項設備購置項目招標
近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發布招標公告,招標總金額6102萬元。采購的儀器設備共計282臺/套,包括電子舌、生物熒光微生物快檢系...2025-07-08 14:59:03 -
7月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消息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識項目試點實施方案,將于2025年啟動資助試點。2025-07-08 14:07:23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